1)第122节惇王出使(8)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节惇王出使(8)

  由féi田滨五郎、众多海军兵学校生员和日本官方人员共同陪同着,奕誴一行人在海军兵学校中转了一圈,他不大懂海战军事也还罢了,沈葆桢、丁日昌、杨廷辉、吴长庆,特别是邓世昌、方伯谦、刘步蟾、林森森等人,最关注的还是日本海军所研习的海上cào舟技巧。:一路走来,一路询问——彼此都称得上是专家,也不必nòng那些虚假的东西来méng蔽。

  奕誴一边听着郑刚的翻译,一边随口问道,“如今贵国的海军,共有多少艘军舰啊?”

  “共有3田滨五郎漫声答道。

  “很多啊。”奕誴说,“不知道战力如何呢?”

  “比之贵国,怕是远远不如。”

  来的路上,奕誴听沈葆桢和他简单的介绍过,日本海军的舰船确实不少,但首先,这其中包含有12艘运输船,另外的24艘炮舰也多是和在越南近海一战中,给大清俘虏的法舰德斯丹一样的铁制木胁船,论及排水量和作战能力,不及中国的铁甲舰远甚。

  而且,这其中的丰锐、孟chūn、雄飞、开阳、回天、蟠龙和千代田号,都是幕府末期,由日本各藩大名主动捐献给幕府将军,或者是应命chōu调的。咸丰十八年的时候,天皇睦仁在大阪的天保山湾检阅这些舰船,共计有六艘军舰参加阅舰式,而总吨数才不过2,000吨

  一路说着话,一路走进学校,进入到主体建筑群,迎面的一大块硕大的石壁,上面镌刻着一段话,“……光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然而草创之今日,国内叛luàn尚未平定,军事费用巨大,非国力所能承担,况且,首先应网罗jīng通技艺之士,以从事海军训练,编制和造船冶炼等方面工作。有鉴于皇国jīng通上述技艺之士甚少,故兴办学校为建设海军之根本。拟在兵库创办学校,以建立海军之基础。”

  在这段文字的下面,还有一段注“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4∴⑧0㈥5”

  听郑刚给自己翻译一遍,奕誴频频点头,“这番话倒说到本源了。和我大清皇帝一力cào办海军学院之圣谕,也有几分契合处呢。”说着转身,“这是谁的话啊?”

  “上面一段话,是海军卿胜海舟阁下所言;下面的一段注,是我国天皇陛下的谕旨。”

  奕誴不齿的冷笑,日本,居然也敢用‘谕旨’吗?真是夜郎自大当然,这样的话只是心中腹诽,面上却是很感兴趣似的点头称是,“那,不知道生员们的学制和课业安排是怎么样的?”

  féi田滨五郎为他一一解释学生的学制是两年,早晨,夏天5点,冬天6点,吹螺击鼓起chuá再鸣钟一下用早餐,饭后换上专mén的服装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