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父子(五)_乱世宏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父子(五)

  有新鲜牛粪和马粪,就意味着不久前刚刚有人从此处经过。

  有很多新鲜的牛粪和马粪,则意味着在大伙追赶可及的距离内,存在着一个规模颇大的游牧部落,或者汉人村寨。

  古人云,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柴荣南来北往贩货多年,脚下所行道路,又何止万里?而赵匡胤既然为了救韩晶一命,连单身翻越燕山的旅途都敢冒死一试,又怎会畏惧去一个临近的陌生部落或者村寨求医?当即,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跳上坐骑,抱着韩晶掉头朝正北而去。

  众人在蓟州与商队分别之时,便是一人双骑。半路上又杀掉了一伙打草谷的部落武士,抢了三十几匹良驹。因此在危急关头,根本不需要考虑节省坐骑的体力。只管不断更换着胯下战马疯狂赶路,才连续跑了大约一个半多时辰,就在某条刚刚解冻的大河畔,看到了连绵的帐篷。

  “是回鹘人,密羯部,早年曾经归降幽州。幽州被契丹吞并之后才与中原失去了联系!”柴荣一看到帐篷周围那一圈整齐的木栅栏和中央大帐上高高飘扬的镶金火焰旗,便喜出望外。追到赵匡胤身侧,大声介绍。

  回鹘人出自铁勒,原本为突厥人的附庸。在大唐天宝年间,干翻留在葱岭以东的最后一个突厥汗国自立,国号回纥。后又多次出兵帮助大唐平定叛乱,顺路在唐肃宗李亨的默许下,抢掠长安、洛阳等地工匠、女子、郎中、农夫数十万人西去。因此,其国迅速汉化,到了唐末,除了说突厥语,无论贵胄还是贫民都信摩尼教这两点之外,其余各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已经与中原相差无几。

  大约百余年前,回纥分裂,此后日渐衰落。大部分回鹘人受契丹、沙陀族的挤压,向西迁徙。一小部分汉化最彻底的,则向东南进入了幽州和并州,托庇在各地藩镇的保护下,苟延残喘。

  这样的回鹘部落,除了武力比契丹、女真等族略逊之外,其余诸如医疗、百工、商贸、农牧等文明诸项,都远远过之。所以,在长城以北看到一支迁徙游牧的回鹘部落,已经与看到一个中原集镇无异。只要你能拿出足够的钱财,凡是在中原能买到的东西,基本在这里都能买得到,差别只是价格往上翻了数倍而已。

  赵匡胤自幼生长于河北保州,当然跟回鹘人有过接触。知道后者的风俗习惯和基本情况。顿时精神大振,冲着柴荣用力点点头,双腿狠狠磕打马肚子,风一般直奔木栅栏正南方留出来的临时大门。

  “什么人,赶紧停下,否则,弓箭伺候!”把守在部落大门附近的回鹘武士,早已看到了战马的临近。立刻绷紧数条绊马索,同时纷纷举起了角弓。

  “救命,救命,我妹妹途中被马贼砍伤了,特地赶来求医问药!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