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命不绝走出石室_三国狼烟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气力最多也是双手抱着百斤重的东西走个三四十米。游龙剑少说也有二三十斤,自己单手就能将其挥舞自如,再者,破虏枪重达六七十斤,自己用双手也能挥舞自如,而且气定神闲,并无丝毫的疲累。

  试问,如果是之前的自己,李牧可以肯定他做不到。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自己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石室,不仅大难不死,还何等荣幸的见到了那个让他崇拜到五体投地的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的盔甲、兵书、兵器。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番经历,许多人怕是几辈子都遇不到的。李牧心下一想,顿觉前所未有的豪气干云、气朗神清!

  须臾间,李牧心中再无挂怀,赶紧把武安君的兵书拿了出来。这一十三卷兵书,每一卷自成一张帛书。

  李牧平时对古代兵书也是略有涉猎的,像《鬼谷子》、《孙子兵法》、《司马法》等也是粗略的读过。眼下,赵国文字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障碍,不到一个小时,李牧就已经将武安君的一十三篇兵法通读完了。

  当最后一篇兵法读完的时候,李牧已经被武安君的兵法谋略深深地折服。武安君,您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旷世名将呢?

  武安君的一十三篇兵法,从战略思想、战术布置再到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构成了他独到的兵法体系。难怪,后人只知道他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廉颇、王翦)之一,却不知道武安君有兵法传世。如今他的兵法埋没于此已有两千多年,后人又怎么能看到呢!

  战国时期,‘武安君’的称号应该是武将最高的殊荣了。战国时期获此殊荣的共有四人——秦国白起、赵国李牧、楚国项燕、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白起和李牧无疑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位将领。白起用歼灭战为秦始皇扫平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一生杀人过百万,号称“人屠”。李牧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步兵围歼匈奴骑兵的战例,可谓是千古名将!

  李牧将兵书收好,想了一下,还是有必要把这间石室也检查一番。他按照之前的经验,将这间新石室的四面墙壁仔细检查了一边,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李牧也不气馁,转身拿起手电筒去到外间石室喝水,他坐靠在墙壁上,痛快的喝了几口水。不由得想到,这水还真是生命之源!若不是这水,自己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突然,一句话涌入李牧的脑海,“水滴石穿处,绝境逢生时”,这是武安君兵法一十三篇中最后一篇兵法中的最后一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水滴石穿处、绝境逢生时”,李牧在脑海里不断的重复这十个字,恍然间,他大笑道:“哈哈哈,我想明白了,学生多谢武安君的指引”。原来,这石室的出口就在水滴正对的地面上。

  李牧拿开水壶,用力的踩了几脚,果然这块地面是中空的,他赶紧用手把地面上的土层扒开,只见一块一平米开外的木板赫然呈现在面前。李牧拿出小平铲将木板撬开,用手电筒往下面照了照,果然有条隧道。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真是天不亡我也!

  李牧将水壶、小平铲放进挎包,又返身回到那间小石室,面朝着武安君的人形木架,双膝及地,正色道:“若非武安君相助,学生怕是要客死于此。救命之恩,学生没齿难忘。此去,学生定当将武安君您的盔甲、兵法、兵器上报国家博物馆,好生收藏。”然后,李牧以额触地三叩首,拜别了武安君。

  李牧想着,等他回到学校之后,再联系文物局将武安君的宝物带回去。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