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包干到户(1)_汉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志于仕途,因此严格按照一个进士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写文章也是如此。洋洋洒洒的开篇,全部都是语言华丽,朗朗上口的骈文,从最开始的租庸调法到两税法,从开国之初的财政收入到唐懿宗年间的财政收入比较,对于有文化的人来说,看这样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可是对于刘鼎来说,那就……

  又看完了两页,还没有转入正题,刘鼎干脆将黄麻纸合卷起来了,用力揉了揉有点发疼的眼睛,看着卢观影说道:“你在文章里反复提到刘允章,这个刘允章是谁?”

  卢观影说道:“他原来是翰林大学士,天下有名的才子,现在……我也不知道了,他已经下落不明了……”

  刘鼎微微点点头,记住了这个人名。

  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最苦的,尤其是在****的时代。唐懿宗和唐僖宗这对史上最贪玩的活宝,将大唐帝国最后的一点生命力完全摧残掉了。在黄巢起义之前,翰林大学士刘允章就已经多次上书,述说民间的疾苦,但是唐懿宗忙于大大小小的宴会,唐僖宗忙于一场接一场的马球比赛,根本没有看过他的奏章。

  卢观影是非常崇拜刘允章的,觉得他是为民请命的大英雄。事实上,刘允章的确是当时最有骨气的几个人之一,深得士林学子们的拥护,可是在最后关头,他却毅然打开洛阳大门,投靠了黄巢起义军,迫使唐朝宗室不得不狼狈逃跑,这使得关于他的评论,毁誉参半,有朝廷官员甚至大骂他是“****”。淮南节度使高骈也被朝廷骂为“****”,他和刘允章一南一北,倒是同命相怜了。

  不过无论如何,刘允章始终都是一个心系老百姓的官员,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他在给唐懿宗的《直谏书》中曾经用“国有九破”描绘过当时紧迫的局势:“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对天下苍生的生存状态,刘允章总结了“八苦”、“五去”。八苦是: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五去是:势力侵夺,一去也。奸吏隐欺,二去也。破丁作兵,三去也。降人为客,四去也。避役出家,五去也。

  刘允章还说:“人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再加上官吏贪污枉法,使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申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