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节 麹义树威信_黄巾张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名士田丰联手,使用纯正的儒家正气,破除了贼首张角的“落雷”妖术。

  不过,崔琰此人淡泊名利,于平定黄巾以后。放弃了封赏,前往青州,拜在大儒郑玄门下求学。去年青州黄巾大作,郑玄只得遣散学生,到不其山躲避兵难。崔琰这才离开青州,返回家乡清河隐居。

  所以,此次崔嵩战死之事。由于崔琰为了报仇,愤而出仕袁绍,演化到了最后,袁绍一方其实吃亏并不大。如此一来,双方各有胜负,战局就此僵住了。

  就在袁绍与公孙瓒在冀州展开相持之时。中原的兖州却发生了巨变,将天下人的视线从冀州重新牵回到兖州的土地。

  引发天下人瞩目的大事,便是:

  身为天下有数强力诸侯的兖州刺史刘岱,突然兵败战死!

  刘岱之死,看起来是直接死于黄巾军之手,其实间接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兖州各郡县大吏对刘岱所怀有的不满。

  却说青州、徐州、兖州三州的黄巾军汇合以后。在张饶、于毒、楼异等人的联合统帅下,很快便向兖州重镇任城国发动围攻。

  任城国的国相郑遂,当然要向周围的郡县,特别是兖州刺史刘岱求救啦。不过,刘岱与郑遂的关系向来不合。郑遂是当年桥瑁争夺兖州刺史的重要支持者,刘岱记恨此事,故意在救援时拖拖拉拉。以至于郑遂守卫任城长达一月有余,依然没能等到救兵到来。终于为黄巾大军的人海所淹没。

  任城国既然被攻破,黄巾军便可以继续攻略周边的领地。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任城国北方的东平国。

  士人们都不是瞎子,任城国的失陷,让刘岱受到了州中士人的一致批评,他在兖州的声望也随之大跌。如今东平国又危在旦夕,刘岱如果还想要留下些好点儿的声望。就不能再拖延不救。于是,他率领兖州州师主力,汇合了泰山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曹操等州郡大吏的部队,准备合力讨伐黄巾军。

  张邈、鲍信等郡国大吏。由于与桥瑁交好,素来与刘岱不和。外加又有刘岱不久前故意拖延,害死了任城国相郑遂的例子在前,张邈、鲍信等人自然不会与刘岱齐心合力。

  偏偏此时刘岱为了自己的声望,想要展示一下自己部曲的战斗能力,居然亲自赴前阵指挥。这位出身大汉宗亲的孝廉,在军事上的造诣显然没有在经学上的造诣深厚。结果刘岱这次亲自上阵,一不小心,便被张邈等人坑了一把,从而陷入黄巾军大军的围攻当中,在救援迟迟不至的情况下,不幸落了个全军覆没,战败身亡。

  所谓一报还一报,在刘岱身上,还真像是那么一回事。

  兖州刺史刘岱的战死,让兖州的战场局势,猛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黄巾军人数虽然极多,不过个体战斗力并不算强。张饶、于毒、楼异等人可不是张狂这样的穿越者,他们对练兵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练兵的条件,倒是极为擅长裹胁民众加入。就算如此,在汹涌的人海面前,官兵一不小心就要吃上一个小亏。

  按照兖州已有的兵力来说,击败黄巾军其实并不算多么困难。偏偏各位州郡大吏互不信赖,总在一块儿勾心斗角,让官兵的战力优势没能得到发挥,才让黄巾军捡了一个便宜,围殴斩杀了刺史刘岱而已。

  但是,刘岱的战死,却为兖州大吏们统一军事指挥权,创造了一个不错的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ps:ps:1此处史料,来自于《三国志》对于界桥之战的介绍。在本文中,设定因为张狂的作为,界桥之战地点发生了变动,但武垣之战的发生,算是历史惯性的一种延续。

  故事写到这里,将渐渐脱离历史记载的大纲。这等凭空推演,实在是有些伤脑细胞。

  黄巾张狂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