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是个好皇帝(求推荐票!)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补缺。

  这说明什么,自己去支教两年,出来一定能做官!

  艾举人思考了很久,究竟是继续在这混吃等死,等上个三、五年,或是十几年,等一个虚无缥缈的补缺机会。

  还是一咬牙、一跺脚,去“山区”干两年,回来步入官途,该搂钱搂钱,该装逼装逼。

  古代读书人对做官的执着,永远是朱由校这个现代人所不理解的。

  同一大批待补缺读书人一样,艾举人刚在最近两天,向宁夏布政司衙门提交了去四川“支教”的申请。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他和李鸿基最后一次见面…

  这京报,其实他也有一份,京报改制第一期据说会刊登新消息,不搞一份来看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艾举人…俺们仨不识字,您给看看这上头都写了啥?”

  盖虎说的话,将沉思中的艾举人猛然惊醒。

  “朝廷对驿站的的改动,你们都已经知道了,那我就说一下你们不知道的。”艾举人说到这里,特意看了一眼李鸿基,提醒道:

  “你欠我那半贯钱,要注意还我了。”

  李鸿基从不觉得欠别人钱被要债是件光彩的事,颔首道:

  “不是说有六钱的工食银吗,等今年的工食银下来了,我一起还你。”

  “这就好…”艾举人点头,也便放了心,又拾起京报,眉头深锁道:

  “这上面说了几件事。”

  “其一,外戚张拱宸是皇后娘娘亲弟弟,在京师为非作歹,强掠民女、逼死老农,事情闹到了宫里。”

  “皇上呢,怎么处置那个恶人了?”李鸿基不想听过程,他只想知道朝廷对这事的态度。

  “张拱宸被落了诏狱,皇上重金抚恤了那户百姓,还让国丈给保媒,让被掠的女子嫁了个好农户。”

  “好、是个好皇帝。”李鸿基朝脚下啐了一口唾沫,道:“皇亲怎么了,皇亲就能欺负百姓?”

  “这个恶人,活该他被下诏狱!”

  李过也拍桌嚷道:“好,皇上办得好!”

  说话间,艾举人也在端详这份京报的排版,琐碎小事,圣谕节选,内阁及六部政令,只要稍微识字,就会一目了然。

  在这之后,艾举人还不厌其烦的把这这期京报上的主要内容全都讲了一遍。

  朱由校南海子猎鹿,因老槐树磕碰了王体乾一下,下谕命人将此树定为罪槐,套枷示众三日。

  听了这回事,李鸿基、李过三人都是啧啧称奇,直说这皇帝有个性,不仅仁政爱民,最主要的是护犊子!

  听艾举人说完头一张的政策和新鲜事后,盖虎掀开另一面,问:“这密密麻麻,写的又是啥?”

  艾举人蹙眉看了半晌,笑道:

  “这些就不是什么紧要事了,都是些人名。”

  “这些人做错了何事,要这样惩戒?”李洪基话才说了一半,就被艾举人如同猪笑般的声音打断:

  “他们都是在西南亲征一战中表现杰出的朝廷军将,并非做错了什么事,这回是在京报上表彰他们的军功。”

  李洪基张大了嘴,赶紧将京报抢在手里,扬声问:

  “这么多、都是有功的将领?”

  “多?”艾举人摇头,苦笑道:

  “西南大乱,朝廷动员了几个省的兵力,几十万人,最后列出来的,也就这几百个名字。”

  “你现在还觉得多吗…”

  “不只是军将,还有战时获得大功的小兵,迷途知返投降朝廷后建立功勋的叛军,也在此列。”

  李鸿基问:“你且说说,这靠前的五人,都叫做什么?”

  “西南总督鲁钦、石柱土司秦良玉、定远守备张令,还有四川巡抚朱燮元和勇卫营副将陈策!”

  艾举人说这话的时候,李鸿基虽然逐渐冷静,眼中却升起腾腾烈火,怔怔望着京报,好像播下了什么种子。

  “好,我回去了!”

  话音才落,不待艾举人反应,李鸿基已捏着京报径自离开,余下三人面面相觑,不欢而散。

  回到家中,韩金儿见李鸿基宝贝似的将一页京报贴在墙上,凑过来问:

  “这是什么,你识字?”

  李鸿基搂住韩金儿,脸色深沉,没有回话,望向前头那五个人名的目光中却透着炙热。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