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一章:东方的帝国学院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的科举考试,选拔各地顶尖的读书人,为国效力。

  建立这个帝国学院,职能不是冲突了吗?

  “有什么想告诉朕的?”

  说这话时,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赤脚在韩爌周围走了一圈,负手站在那,若有所思地看着一颗干瘪的人参。

  “这…”

  韩爌犹豫了。

  这是一道送分题,答错了,却也是送命题。

  当然皇帝不会直接要你的命,他会暗自对你失望,然后态度缓缓转变。

  一个问题回答的不称心如意,他可以忍,到第二、第三个问题,他依旧可以忍,一旦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就要大开杀戒了。

  韩爌深知,内阁首辅想要做得稳,学习魏忠贤少不了,虽然他是东林领袖。

  这实在让人觉得讽刺…

  “前日、山东御史温体仁说,如今的各地养济院,早已形同虚设,每日都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孩童,臣以为,朝廷可以仿效佛朗机夷,在顺天建立帝国学院。”

  “哦——?”

  朱由校缓缓转过头,微瞥他道:

  “继续说,朕在听。”

  韩爌擦了擦冷汗,心中石块落下一半:

  “佛朗机夷的帝国学院,臣不甚所知。”

  “但臣觉得,与其让这些无家可归的孩童活活冻死、饿死,莫不如让他们进入帝国学院,深受国恩,长大后为国效力,为皇上效力!”

  “当然,也可以令基层武官分批进入帝国学院,挑选临阵经验充足的大将作为教官,提高武人素质。”

  朱由校觉得有点意思了。

  让他感兴趣的点,不是韩爌猜中了自己的想法,而是这位如今的东林魁首、内阁首辅,居然请命建立武学院。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头一遭!

  看见西班牙建立帝国学院的消息,朱由校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为什么自己不能也建一个?

  韩爌方才所说,正中他的下怀。

  那些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个个志比天高,以抨击朝政为荣,指望他们能尽心尽力的给自己办事,属实不太可能。

  就算有,那也是极少数!

  现在各地什么最多?流民最多!

  流民一多,无家可归的小孩也多,这些吃不饱、穿不暖,活下去都成问题的孩子,就是朱由校看重的后继力量。

  简单来说,帝国学院在成立后,会分为文、武两大院。

  文院,短期内朱由校并不指望他们能有所作为,这是个长期投资,如果有用,会在十年内给大明加一个永久性收益。

  第一批帝国学院的文人成长起来后,第二批、第三批就会源源不断,这些人可以深入各个领域,作为基层官员,发光发亮。

  他们和读死书的士子们不同,这些人满腔都会存有一颗爱国之心,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稳定,就是他们的诉求。

  至于武院,朱由校是想学习拿破仑。

  后世拿破仑建立军事学院,让所有军官进入军事学院深造,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法国军队打造成了一直拥有高素质军官团队的强军。

  这样的军队一旦成型,是极其可怕的。

  朱由校也打算用最短的时间,让武院的基层将官们迅速结业,然回到所属的部队中,边留驻边学习。

  拿破仑定了七天。

  以现在人普遍的识字水平来看,七天肯定不行。

  朱由校决定选出一批真正经过实战的将领充作教官,亲自担任帝国学院的院长。

  简单来说,帝国学院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教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将官们读书识字,还有最基本的战争知识。

  每个月就毕业一批武院学员,这个速度,已经够用了,欲速则不达!

  朱由校的目光很长远。

  上次西南之役,还有王化贞曾在辽东的所作所为,都让朱由校看见了这个时代将官们战争知识的薄弱,还有士子们的迂腐。

  如果西南乱起时,当地的朝廷将官都在帝国学院进修过一个月,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甚至于提前结束西南乱局,这都说不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