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辽阳兵议(上)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是谁上的?”

  “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小太监的手,不经意间抖了起来。

  朱由校淡淡扫了他一眼,没有一丝翻看的意思,轻飘飘地道:“朕知道了。”

  小太监在王朝辅的眼色下,恭恭敬敬地将本子奉到御案上,如蒙大赦地退去了。

  待他离去,朱由校望了一眼御案上的本子,冷哼一生。

  现在援辽的川浙兵已被自己一纸诏书,召回了京畿,正在通州一带驻扎。

  领头的秦邦屏、童仲揆、陈策三人,应该在今日就到京师了。

  天启元年春,努尔哈赤率数万后金军来犯。

  蒲河总兵尤世功、辽东副总兵贺世贤先后战死,蒲河、沈阳相继失陷,数万辽民被迫成了女真人的奴隶。

  但是后来,轻取沈阳的努尔哈赤忽然转头又走了。

  起初,就连熊廷弼都没整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后来等明军趁后金军退去收复沈阳后,消息才传出来。

  原来,是那个叫毛文龙的,率部偷袭了建奴的老巢,奴贼人数不多,只能全数撤退。

  时下,熊廷弼是辽东经略,新上任的巡抚为洪承畴。

  两人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但是在对付建奴的战策上,能保持差不多的意见。

  就算意见相左,洪承畴基本也能做到不去掣肘,不去牵制,让熊廷弼来去自如。

  当然,他也明言在先。

  要是你熊廷弼擅作主张,做了什么错事,导致辽东局面倾覆,我洪承畴还是要上疏弹劾你,为自己辩白。

  洪承畴出关,巡抚辽东,总是要领一批军队和补给的,这批人马是朝廷从宣府镇调来的,战斗力有一些。

  统领这批人马的参将名为薛来胤,历史上是个无名之辈,但的确是有真本事。

  纵览晚明史,像薛来胤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万历四十六年时,辽东尚未兴大兵,薛来胤驻宣府,为一游击将军。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

  文人靠朝堂上磨嘴皮子,博得功名,以党争庇佑升迁,像薛来胤这样的武官升迁,只能靠以命搏命换来的战功。

  薛来胤自游击开始,出生入死,与蒙古拼过命,和建虏对过阵,升到参将,别人是十几年,他只用了三年。

  人家文官在朝堂上以笔为刀,挥斥方遒,薛来胤则是提着脑袋,为了大明在四处与人拼命。

  升官路上,他是踩着敌人血淋淋的脑壳,一步步过来的。

  三年间,他曾跟随过数位地方总督要员,四处作战,可是到了辽东,他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

  如辽东经略熊廷弼这样雄才大略的,他还是首次领教。

  身为洪承畴的部下,薛来胤却对熊廷弼言听计从,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位熊经略的能耐有多大。

  薛来胤最怕的,就是经略与巡抚不和。

  他本人愿意支持熊廷弼,但又因为是洪承畴的部下而不得不听命于他。

  如果真的经抚不和,那就很让他纠结。

  所幸,熊廷弼只是与广宁参议王化贞不合,新任巡抚洪承畴在许多大事上都与熊廷弼站在一起。

  就算两人起了口角,洪承畴顶了天也就是全盘退出,不争功,也不担罪。

  洪承畴对很多事都看得清楚,辽东这个地方,是个是非之地,少说话、少争论,那是最好的。

  他本不想来,可眼下皇帝非要自己来,那就只好做到洁身自好,不去搅局了。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