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一章:卫所新制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日前往西安,正赶上张大帅带领大同军轮防换驻,他们俩商量好了,皇商会可以提供九边边军及灾民的棉衣、被褥所需。”

  朱由校松了口气,靠在座椅上。

  “如此看来,九边的棉服厂都可以腾出手来,去生产辽地这次作战所需的棉衣和被褥了。”

  王洽也是一笑,道:“如此甚好,棉服和被褥充足,将士们有基本的保温措施,也能稳住人心了。”

  换句话说,没他啥事了。

  不过他刚在心底松了口气,朱由校便又说道:

  “王爱卿,还有件事,这次从中原五省调兵二十万出关,地方势必空虚,是时候下发布告,在全国广募新兵了。”

  王洽心下一紧,问道:

  “这是自然,只是陛下要告知于臣,此次扩招,是仅限中原五省还是全国十三省。”

  “新募兵员是以营兵为制,还是仍属卫所。”

  卫所改制,朱由校想了很久。

  完全取消,用另一种制度代替,这几乎是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可以在基础上加以改进。

  于是向旁侧点了点头,说道:

  “此事朕夙夜思虑,想了很久,觉得祖宗之制,还是不可轻动,但卫所制度行使如今,早已不合乎当今天下。”

  “朕对卫所制度稍加改动,由兵部下发,以为新制。”

  王朝辅一招手,王承恩立即上前,将文书奉至兵部尚书王洽身前,后者看时,脸上屡屡泛起惊异之色。

  “陛下改制,臣…”

  “怎么,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朱由校笑道,“毕竟是日后要施行下去的新制,不能只听朕一家之言。”

  “不不不,臣是觉得,陛下此番取消军户世袭身份,在中原五省撤销营兵,禁止募兵等诸多新制,实在是天下军民闻者大快之举。”

  王洽看罢,浑身颤抖,起身匍匐在地,高声疾呼。

  “臣,替全天下的军民百姓,谢谢陛下这大恩大德了!”

  朱由校连忙起身,将他扶起,笑道:“爱卿这是为何,卫所改制,本朝已酝酿多年,至今尚未完全施行,朕时常都觉得对不起天下臣民。”

  “时至今日,卫所制度陈旧腐烂,是该以新制代之。只不过朕想着,卫所毕竟是太祖爷定下的根基制度,还是不要更名易姓的好,还是叫做卫所,也免得麻烦。”

  王洽被扶起,已然是老泪纵横。

  君臣二人各自做好,缓和片刻,朱由校再度望向一侧,问道:“兵部之事已毕,此次大军出关,所需军饷几何,户部有没有个章程?”

  待兵、户两部尚书从西暖阁离开,已经是深夜。

  朱由校伸了伸懒腰,拖着疲惫的身体,正打算前往坤宁宫歇息,正走到皇极殿前的廊道上,向外一望,顿时便挪动不开眼睛。

  入目所见,皇宫大内,处处都是悬挂着明亮的灯笼,每一个灯笼下,又要有勇卫营兵士值岗守卫。

  京师街巷,也是一片的灯火万家,与紫禁一墙之隔,仿佛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令朱由校喜欢欣赏的小民世界。

  正欣赏着,一侧有静静的脚步声传来。

  朱由校连头也没动弹一下,便是道:“朝辅啊,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爷,是皇家商会的黄东家,要奴婢禀明陛下,说有一种关于正牌和冒牌的新点子,还望爷能准许。”

  朱由校呵呵一笑,负手转身,走往坤宁宫,轻飘飘说道。

  “什么正牌冒牌的,随他去弄,你也回去吧。”

  王朝辅立在原地,目送天启皇帝离去,笑道:“爷慢着点儿,天黑,当心踩空了。”

  更远处,朱由校回道:“知道,知道了。”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