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七十五章:盯上了东南亚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控制住这些地方,尽可能的获取利益,等自己挂了,以后能控制住多久,这就不一定了。

  朱由校心里清楚的明白,现在这个大航海世代,舍不得老本套不着狼,不去抓紧发育那就白几把扯了。

  稍有动摇以后,朱由校便下定主意要继续发展殖民地了。

  殖民地是殖民地,领土是领土,这两个概念朱由校心里划分得很清楚,如马尼拉那种地方,一辈子也只能是个海外殖民地。

  这种地方,就算以后放弃了,也不会对本土有什么损失,顶多是少拿到点收益。

  最紧这十年,大明从马尼拉的咖啡豆那获得了非常高的暴利。

  西方人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喝咖啡了,马尼拉又是远东最大的咖啡豆产地。

  直到现在,很多人才开始明白他们的天启皇帝的雄才大略到底有离谱。

  是啊,太离谱了,当初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远洋过海,去打马尼拉那个屁大点的小岛。

  当西方各国为了获取咖啡豆以供应本国日益增长的贵族需求,一批批的来和大明签订贸易协约的时候,他们明白了。

  哦!原来陛下早就知道那个地方有成吨的咖啡豆!

  当然,现在大明的王侯和大户们也都开始流行喝咖啡了,这东西刚传进大明的时候还没人喜欢,甚至在最初的五年里,也只是在南京见到有些人喝而已。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先是江南,再然后是畿辅,现在就是到处都能看见咖啡的身影了。

  就连朱由校,现在也必须一天一杯咖啡了。

  当然,朱由校还没穿越的时候,喝的都是那种冲泡的小包咖啡,口味已经固定了。

  当换成现在这种纯正的咖啡豆以后,起初那些年是没怎么喝的,适应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喜欢上。

  朱由校看着从西方购得的咖啡杯里剩下的半杯马尼拉黑咖啡,也明白为什么西方的贵族阶层如此钟爱这种东西了。

  仅是咖啡一项一年的收入,就是当初大明发动战争攻取马尼拉所投入的三倍五倍,现在没有人再去说攻取海外殖民地没有用了。

  就是单纯的用来签订贸易协约然后卖货,都是有用得多。

  正是因为现在大明根本不缺钱,才有资本去给国内的京军、地方军队不断进行盔甲和铳炮的更新换代。

  秉持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基本方针,现在大明地方上的基建已经非常成熟,像是北京、南京、苏州、杭州、西安、太原这些“省会城市”,街道和城墙都已经重新扩建和夯土铺砖。

  原因自然就是因为现在进行基建,也算作年终的官员绩效考核了,这种绩效的获得,明显要比和狄仁杰学断案简单多了。

  全国上下,但凡是官道,都已经重新铺了砖石,坚挺结实,解决了许多乡下人进城难的问题。

  这种道路,也对官军骑兵来回驰援相当的有帮助。

  顺带一提,军器司现在也鸟枪换炮,朱由校御批给他们在京郊盖了一个大厂房,各个部门全都盖起来了。

  军器司不再叫军器司了,换成了一个更加前卫的名字——“顺天皇家科研所”,与顺天皇家武学院并列为京师的“一院一所”。

  这是朱由校亲自起的名,牌匾都是亲手所书,还特意吩咐史官详细记载,为的就是给后世留下一个自己特别重视科研发展的证据。

  看你们这些读书人再黑朕!现在有史料证明了!

  咖啡的确是让朱由校尝到了甜头,当知道东南亚拥有丰富的橡胶、硝石以后,朱由校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些地方和大明的版图连在一起。

  派兵显然是下下策,安南想要趋于稳定,起码得等到把路修好,没有个五年十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二十万人,就要盯在安南五年十年,或许还不够,日后还要增兵才能稳住。

  要是都这么硬打,全大明的兵也不够,不能穷兵黩武。

  想了一会,朱由校决定慢慢来,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把东南亚剩下的那几个国家给煮了。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