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56章 变革者分裂,保守派也分裂_我必将加冕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不愿意回去。

  至于国民议会一方也并没能因为贵族集团的分裂而弹冠相庆,开香槟庆祝——是的,国民议会这边也分裂了。

  而且情况还要更严重!

  用克里斯蒂安的话说:“一切的起因还要追溯到安森拒绝担任国民议会的议长,不过细细想来就算他答应了,应该也没什么意义。”

  既然安森不肯担任议长,原本就“倡导平等”的国民议会自然也不会轻易服从其他人的领导,总体上还是能维持一个集体决议的状态。

  而克里斯蒂安圆滑的手腕加上他“安森兄长”的身份,也多少为他担任议长职务加分不少,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不过事情只要存在就必然有意义,出现了空缺就自然有人来弥补,无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

  体现在国民议会这件事上,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代表开始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虽然很多代表们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并不意味着克洛维不存在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拥有类似“平等”思想,甚至是做过相关研究的学者更是不胜枚举。

  代表们或是主动登门,或是学者们拿着自己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向代表们兜售,总之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各取所需的和谐——学者们得到了经费,代表们拿到了符合他们想法的理论。

  甚至有许多过去很古旧的学者文献也被代表们翻找了出来,如获至宝的他们当然奉若圭秉。

  至于某位走私违禁品的见习教士趁机赚了一大笔外快,连带着帮他干活的几位无信骑士团前成员也捞了不少好处…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既然纯粹是先射箭后画靶的提出自己的理论,相互冲突那么自然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更麻烦的是这种事情你很难寻找共同点,甚至想要在彼此之间调和也很困难。

  更不用说因为不同理论的出现,国民议会内部阶层矛盾,地域矛盾复杂的问题马上就暴露了:小商人,穷贵族,豪门,大产业主,佃农,城市工人……

  彼此之间就算不是亲如一家人,那也是视若仇寇。

  利益不同,导致根本无法轻易团结所有阶层和群体;而经历过之前的种种事件,各团体也算见识到了传媒的力量,开始一边对外公开演讲,一边在报纸上刊登宣传自己理念的文章。

  于是原本可以算是克洛维城最激进的“赤心”组织,在各个小团体的竞争中很快就变成了比较温和保守的那一派。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有过之前和王室,枢密院抗争经验的埃里希教员还有卡尔·贝恩迅速反应过来。

  如果你在某个争取利益的抗议群体中被看成是“温和派”,那几乎就等于在说你是个头像派了!

  利用自己这边的渠道,第二天《克洛维真想报》和另外几家的报纸头条上就出现了“赤心”的文章。

  至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