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3章 战后形势以及南北朝序幕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战后形势以及南北朝序幕

  傍晚时分,樊城就已经被沈晨军占据。

  城内此时是一片泽国,大雨淹没了城池,城内水深一丈余。

  能站人的地方只有房顶以及一些地势较高的坡地。

  于禁军的物资储备基本都在上面,还有大量的曹军也滞留在城里。

  荆州军入城之后,用船只将俘虏全都运往了后方营地。

  光押运俘虏,就花了足足一天的时间运输。

  而就在沈晨在樊城生擒于禁,即将继续趁着大雨围攻襄阳城的时候。

  南郡的夷陵之战,也接到了尾声。

  其实相比于说是襄樊暴雨,不如说是巴山暴雨来得妥当。

  历史记载是汉水上游连下十多天大雨,导致汉江襄阳段洪水泛滥,水淹七军。

  汉水上游在哪里?

  大概位置在后世湖北十堰市到陕西安康市一带。

  南面便是武当山,神农架地区。

  再南一点就是三峡。

  因此在襄樊汉水上游暴雨的时候,南面巴山深山亦是大雨不断。

  夷陵地区便处于这个版块。

  这里雨势虽然没有襄樊那么夸张恐怖,但同样不小,造成山洪爆发,泥石流冲击。

  按理来说这样的天气其实不适合赵云和沙摩柯部陆军进攻。

  因为暴雨会导致陆战不利,历史上的关羽,现在的沈晨,都是靠着水军才能猛攻敌人。

  但驻扎于此地的江东军士卒士气已经跌落至谷底,将领丁奉和宋谦几乎难以挽回局势,只能苦苦支撑,因此即便陆战也并无阻碍。

  到了九月六日的时候,赵云部和沙摩柯部就攻破了营垒,斩杀宋谦,俘虏丁奉,大破敌军。

  在打扫了战场,押解了俘虏回枝江之后,二人按照原定计划,枝江留守了五千人,看守俘虏以及作为张绣、廖化部的后备援军。

  他们则立即走陆路北上前往襄阳。

  除了赵云和沙摩柯以外,尚有孟达和寇封部,双方合计三万余人,过当阳走宜城,于九月十一日就抵达了襄阳南面的中庐。

  但此时跟夏侯渊徐晃一样,他们是陆地军队,没有船只,襄阳地区正暴雨连绵,洪水泛滥,他们过不去。

  特别是中庐县北面的岘山山区,山洪爆发,大地被淹没,他们便只能驻扎在中庐城里。

  两天后,赵云他们派去联络沈晨的斥候才终于回来,告知沈晨已经在前日攻破了樊城,昨日把俘虏都押解至了驻扎的坡地。

  随着斥候回来,赵云他们也得到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负责将俘虏押送到后方的宜城去。

  为此沈晨又花了一天时间用船只把俘虏从营地送到中庐来。

  等到九月十五日,连续下了十多天的暴雨总算是停歇了,虽然天气还阴沉沉的,太阳并未普照大地,但至少已经不再像这半个月来暴雨连绵。

  然而雨水过后,留给大地的是一片狼藉。

  汉江下游,特别是江夏等云梦泽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