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泥船渡海诵六甲 妙笔生花观百家14_诗仙剑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奴仆虽说得叫人害怕,但这些来者不善之人并非是什么响马流寇,也并非是什么邪徒恶辈,而正是突厥国四方百姓。因李白呼龙唤凤、化船渡海救得他们三十多万人,故随民心所向,举国上下都将李白视若成在世活佛;家家供奉,户户敬拜。

  后来不知是何人心血来潮,竟带头闯入圣宫,把以前那些神像砸得稀碎,然后全部换成李白雕塑。各模各样,骑神兽、呼神龙、唤神凤、化神船等等等;尤其是圣池中央那个最为生动传神,腰间挂着黑葫芦,手里捏着半本六甲天书,凝神俯视,甚是霸气侧漏。

  但突厥百姓觉得这样还不够,觉得区区几个雕塑不足以了表心喜,报答李白救国救民之大恩。于是便有人提议,说建一活佛庙堂,然后把李白给请到里面供起来,好让百姓天天去跪拜祈福。

  这提议很快就举国上下一致通过,没有半个异议,那国君更是万般支持,直接派出御用工匠去挑地选止、测距画图、起稿设构。才短短半个月,便在那大刀阔斧中建出一座佛宫,金砖玉瓦琉璃顶,玲珑塔身菩提灯,辉煌至极,堪比帝殿。

  遂,万众百姓排满长街,浩浩荡荡来至李府,要李客交出李白,让他们请到佛宫去供奉。从此受食人间烟火,祈福祈寿,世代为恩。

  谁料,李客不干了。

  他现在虽然身居塞外邦国突厥,但他始终都记得自己是唐人,从未把根忘掉。在觞唐,按照唐人民俗来讲,只有死人才受香火供奉。李客尊重突厥各种宗教礼仪,但尊重归尊重,不代表一定得信奉和答应。当初一个冷浸礼,就让李客五年来后悔不已,每每谈起都觉得自己亏欠于李白。

  此外,李客虽说非常喜欢塞外文化,私底下也时经常和月娃用突厥语闲聊,但他却严格规定李白不许说突厥语,只得讲唐言,否则必被惩罚。李客这么做,是因为他不想李白被完全胡化,而想李白归根觞唐,学习老祖宗遗承下来的诗书礼典和圣人之道。倘若把李白交于突厥百姓,那迟早有一日,李白定会变成塞外胡人,忘根忘本;这,是李客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李白年芳尚小,心智未定。李客比谁都明白,假如李白从小就被人这样宠捧,看似风光无限,可却对成长不利,将来势必走上歪路。要么,便是一辈子被百姓困死在突厥佛宫之中,半事无成,形同废物草包。

  故,李客万万不肯交出李白,对此月娃也极其赞成。于是,李客和月娃便好言相劝,同百姓讲理论道,叫他们勿需这般对待李白,当成平常凡人就好。

  谁料,百姓不干了。

  他们认定李白是神明,故觉得,既是神明就得供起来,受世人顶礼膜拜,庇佑众生。所以无论李客和月娃如何讲理,如何相劝,百姓不听便是不听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