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夜思_一蓑烟雨任平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深了。

  春日渐去,夜里开始有了虫鸣。

  慕如心中纷杂,睡不着。

  姑奶奶,对慕如十分慈爱,常常来信给物照顾,细心看护娘家的香火。白日里的信件,是酒坊送来的,自从找回了慕如,感念当年酒坊对慕如的照顾,姑奶奶也对酒坊颇为感恩。姑奶奶夫家,做庄园生意,稍有家底,家中子孙孝顺,为解母亲这点心病,倒也不吝钱财。姑奶奶有一女儿,便嫁的酒坊附近,普通人家,但是小儿女有情,便也随她。得亏姑奶奶的外孙女,才得了慕如的消息,最终寻回。

  酒坊的日子,虽苦倒也温情。当年破家,祖产也不过维持两年便支撑不下去了。卖了老宅,在酒坊置了小小的院子,前堂后屋,修学之余,本打算靠传经维系余生。谁曾想,诘屈聱牙,最终只得招几个学童,教习认字算账来维持生计。虽然艰难,倒与从前的生活有不同。从前祖父教学,讲习人世艰难,民众疾苦,慕如难以理解。在酒坊的几年,眼见酷吏苛政,民众为求糊口,日渐麻木,在不能抗衡的力量面前,如同牵线木偶一般随人驱策,民生之艰,慕如有了切身体会。

  祖父曾言,祖宗之道,最重礼仪。何为礼仪,不是为了一举一动优雅得体,而是以礼仪定次序、分尊卑,以礼仪强化人心,维护政权,维护社会安定。礼仪丧失,人心崩坏,便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动荡,百姓便难全。虽然历史的车轮滚过,会有一代一代的百姓,但当代的每个百姓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不是没有知觉的摆设,不能以历史变迁来心安理得的无视社会失序对他们造成的伤害。维护社会的秩序,维护政权的稳定,并不是为了效忠皇权,而是以文人风骨守百姓安宁,这便是最大的仁。

  祖父教诲,慕如从小铭记于心。家变之后,也曾心灰意冷,担不起黎民之责,只想安守一隅,寻找属于自己的温暖。可酷吏苛政,民众蒙智,困于生计,终究也不是潜心治学、传经授道的安稳之所。

  初到酒坊,慕如依旧端的读书人的姿态,逢人便作揖称“老伯”、“大婶”、“姑娘”、“兄台”,惹的酒坊众邻居嬉笑不已。住在酒坊的人,多半是世居,见惯读书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受惯了冷言冷语,猛一碰到这样有礼的书呆子,先是惊怕,慢慢是稍微松了口气,慢慢发现这个读书人不一样,没有世家弟子的自觉高人一等的感觉,渐渐放下了戒心,熟稔以后也不再像开始一样毕恭毕敬的相处模式,孩童们喜欢围着他让他给讲故事,乡亲们喜欢找他写写春联识字看账,年轻的小伙子求着他写给心上女子的情书,乡亲们也教木头烟火生活的技能,木头,是乡亲们给慕如起的名字,慕如叫起来生疏了,毕竟刚来时候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