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56章 大会蒙古,一起去抢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里的金顶大帐走去。

  好在他们俩说的都是蒙古话,后面跟着的官员和少年亲卫都听不懂......就算能听懂也得装糊涂啊!

  ......

  冬意在北京城也渐渐浓郁了起来。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冬天来的似乎又早了几日,而且更加干冷。而今年北京冬季的市面,也和这天气一样,比往年更加萧条清冷了几分。造成市面清冷的原因,除了今秋北京周围地区普遍歉收,还有一些地方遭遇兵火之外,就是大明朝廷对口外贸易的全面封锁,以及北京城武勋贵族阶级的手头从今年开始也变得有点紧了。另外,从去年开始,北京城的太监就开始过紧日子了......而且数量也少了许多!

  在北京这边,从事口外贸易和武勋贵族搭点边儿的,还有和宫里的公公们有关系的人可不少!怎么一大群人的手头都变紧了,市面能不萧条?能不清冷?

  而市面一萧条一清冷,又连累了不少做买卖的商贩。

  总之,从崇祯元年开始,天子脚下的北京城内,几乎人人都变穷了!

  人们变穷了,心情当然就不会好。而心情不好,也就不会说崇祯皇帝的好话了。而从上明朝中期开始,对言论的管制就变得越来越松,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曾经让人不寒而栗的特务组织,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慑力......更何况在厂卫里面管事儿和办事儿的中下层,大多都是世袭的锦衣亲军,也算是和北京武勋贵族阶层搭点边儿的人物,他们一样因为朱由检的执政受了损失,还会帮着他管制言论?

  所以在这个冬天,北京城内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戾气儿。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都是堪称正德第二的当今圣上崇祯皇帝的那些荒唐事儿......什么喜好玩乐不理朝政啦,什么不顾百官劝阻冒险亲征啦,什么为了个蒙古女人擅开边衅以致生灵涂炭啦,什么远征大同以致京畿空虚被奴贼钻了空子啦,什么指挥无方以致京营损兵八万啦,什么昌平皇陵被掘愧对祖宗啦,种种桩桩,都是对朱由检相当不利的消息,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议论不休,言语之中全都把朱由检当成了大明有史以来最昏的君了。

  唉,这都多少日子没回北京城了?北京城自打成庙老爷开始就是天子脚下,现在倒好,天子都在外头溜达半年了,就不知道回家!

  还回什么家呀,跟个蒙古女人在外头别提多快活了,还回家干嘛?回了京城,就得给一群阁老和科道言官管起来了!

  怕是没脸回来了吧?温榆水一战京营可损兵八万!昌平一战又让奴贼掘了天寿山皇陵......哪儿还有脸回京师?

  小声儿点,这话说得过了,要是给锦衣卫拿去......

  市井民间如此,而公卿百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