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清凉_玄妙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儿就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叔侄俩迅速用了朝食,便下船登车或骑马,随着送葬队伍前往三原方向走了。

  从泾阳到三原,不过是三四十里的路程,一天就能走完。他们一大早就出发,路上没耽搁时间,终于赶在太阳下山前抵达了目的地,位于三原县鲁桥镇北面的清凉寺。

  清凉寺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大寺,香火鼎盛。不但本地信众经常前来上香,就连咸阳乃至长安城里,也时不时有人慕名而来。据说卫国公李靖的故居就在鲁桥镇,本地还有供奉他的庙。李俪君可能不太了解,但崔吕两位嬷嬷,乃至邵娘子,以及隔房的堂叔李珅,都对鲁桥镇与清凉寺颇为熟悉,张口就能说出与它们有关的各种传闻典故来。

  看来隋王并不是随便挑了个寺庙,作为儿媳妇遗体寄灵之所。

  李俪君看到清凉寺为陈氏棺椁专门腾出了一个清静的偏殿,殿前殿后绿树成荫,并不显得衰败,各色香烛火蜡也都齐备,还出动了一整个百人唱经班为陈氏诵经祈福,心里也颇为满意。

  她特地谢了隋王府司马。毕竟这些仪式排场全都是对方安排的。哪怕对方的态度稍嫌傲慢,只要他没怠慢了陈氏这位嗣王妃,其他的事情,李俪君都不会放在心上。

  陈氏的棺椁暂时安放在清凉寺中。李俪君留下了两房家人,专门负责每日到寺中照顾偏殿内外的种种事务,以及陈氏灵位前的香火供奉。不是她信不过清凉寺的僧人,自己家又不是没有人,为什么要把母亲留给外人照顾呢?

  清凉寺离嵯峨山其实只有一二十里路,骑马一会儿就到了,坐车也用不着半天,来回颇为方便。李俪君寻思着,自己闲时也可以多来陪陪母亲,又或是让两位嬷嬷过来探望。不过更重要的是,位于嵯峨山西麓的墓地还是要尽快修建完毕才行,这样母亲才能早日入土为安。

  虽然离嵯峨山挺近,但天都黑了,李珅不想赶夜路,便劝隋王府司马,暂时在清凉寺外围住了下来。

  清凉寺山下有许多窑洞,可供外地来的香客居住。窑洞内部布置简单,但打扫得还算干净。两位嬷嬷挑剔地巡视了一圈,便带着人把其中最大最好的一间屋子收拾出来,给李俪君居住。

  李俪君夜里住在窑洞中,只觉得山间颇为清冷,似乎连温度都比外头低几度。相比之下,嵯峨别业只是风大些而已。

  她抬头看了看窑洞的顶部,觉得这种建筑还是相当省材料的。在关中这种到处是黄土台塬的地方,窑洞的性价比恐怕比砖房更高些。只需要保证窑中泥土不会脱落,窑顶不会坍塌,住起来倒也可以称得上是冬暖夏凉,就是采光不太好。

  李俪君正寻思着,自家在嵯峨山上是否需要挖几口窑洞,添加住人的房屋?这时便听得李珅的声音在外头响起:“俪娘睡了么?没睡正好,请她出来,我有要事与她商量。”

  李俪君披上披风走了出去,见李珅一脸气闷的样子,不由问道:“珅叔这是怎么了?”

  李珅说:“俪娘,林家送你的那个庄子,与送我的庄子正好紧挨着。我正想要个大些的庄子,你能不能把你的庄子卖给我呢?我照市价出钱,不会叫你吃了亏。”

  李俪君挑了挑眉:“珅叔怎么忽然提这件事?此前我可没听说你要买我的庄子。”

  李珅却只道:“反正你把庄子卖给我就是了。你一个小孩子家,手里浮财多些,还好收藏。倘若田产太多,你阿耶一句话就把东西要过去了,你吃了亏都没办法说。与其留着田庄,还不如卖给我呢。反正我手里有钱,不会叫你吃亏的。”

  这话他已经说了两遍,而前日他才说过,以两家的情份,提钱太过生分呢。

  李俪君想了想,已经猜到了他这么做的原因:“珅叔,你是不是听说刘家庄有吃人的妖怪了?你是怕我会有危险,才想要买下我的田庄吗?”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