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记忆_玄妙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大的不同,就是史书上的唐玄宗登基时只有五个兄弟活着,年纪最小的六弟李隆悌,早在十一岁那年就夭折了。

  她的阿翁隋王,姓名正是李悌,中间的隆字是为避皇帝讳删去的。他当然不可能死在十一岁的时候,现在他的大孙子都不止十一岁了。不过,李俪君隐约听母亲陈氏提过,阿翁在武周二年曾经生过一场重病,几乎丢了性命,好不容易才活了下来。因为当时与父兄们一道被幽禁,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他身上留下了病根,成婚之后,过了好多年才生下了李玳这个健康的儿子,之前的儿女全都夭折了。也正因为生育了好几胎却只活下来一个,阿翁的元配唐王妃身体精神都垮了,生下李玳后没多久便不幸去世,阿翁后来才续娶了如今的窦王妃。

  算算时间,武周二年的时候,阿翁不正好是十一岁么?

  再看史书上其他的内容,关于好几位宗室长辈的记载也有差错,仿佛他们都不存在一般。李俪君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只当那个大唐与她出身的大唐不是同一处,她的亲人未必会遭遇安史之乱。

  不过以防万一,她还是想留下点记录,以免在漫长的游历岁月中,遗忘了某些重要的事情。

  那时候的她还是穷困的新手,资历太浅,兜里没多少积分,顶多只能从那个世界带走一本印刷品。可一本书就能保证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人物的情况通通说清楚吗?

  李俪君最终选择了自己做读书笔记,把她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记载都用小字抄写下来,装订成一册,塞进储物格中。手抄本不算印刷品,可以钻空子。

  之后她穿梭于各个任务世界,再也没遇到过与“唐”有关的历史记载了。她的储物空间中各种物品来来去去,虽然始终给那本笔记留了一个空间,却因为一二百年没用上,早已被她抛在了脑后。

  前些天,她明明听人提起过安禄山这个名字,还觉得耳熟,却没有放在心上。今天得李温齐提醒,方才忆起,还有“安史之乱”这件要命的大事。

  倘若玄唐小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她读过的史书是一样的,算算年份,今年是公元749年,距离安史之乱发生的755年,只剩下六个年头罢了。

  她身处战乱中心之一的长安城,在这六年时间里,能做些什么?

  李俪君想起李温齐方才提到,那位很了不得的神仙大能,因为不能接受大唐覆灭的事实,施大法力扭转乾坤,将时间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陈氏曾经问过李温齐,为什么大能要把时间提前这么多年?就算要改变大唐灭亡的结局,也不是非得回到一百多年前,才能办到吧?

  如今想来,这位大能大概是想改变“安史之乱”这件大事吧?只要阻止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大唐就不会那么快由盛转衰,将来也不会灭亡得这么快了。

  那么,在已经时间重溯的当下,这位大能会对六年后发生的战争做出什么应对呢?倘若李俪君也想做些什么,是否会与这位大能的计划产生冲突?他若发现了她的存在,又会是什么态度?

  李俪君心里有些没底,一时间,不由觉得前路茫然。

  她回到灵堂中跪坐,装作不死心、仍旧想要等待亡母回魂的模样,状若发呆,其实是在脑中翻阅那本被她遗忘多年的唐史笔记。

  这本厚厚的笔记,是她用民国世界里她所能找到的最好最容易保存的纸,自行装订而成的。上头用钢笔写出一个个绳头小字,密密麻麻。为了方便查找,她还自制了标签条,用浆糊贴在笔记的右上角,充作索引。通过这些索引,她很容易就翻到了关于“安史之乱”前那六年里,史书上的大唐都发生过什么大事,有哪些关键人物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发生。

  再回忆起现在她接触到的外界情报,她勉强能确定其中数名人物目前的行踪。

  如果她有时间再重新仔细查阅笔记的内容,想必能找到更多的情报。

  李俪君闭上双眼,把笔记又重新放回了储物格中,开始思考着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

  明天上架三更。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