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江南俊才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是勋觉得自己仿佛是邹忌,终于得见城北徐公——“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正在比较着呢,就见对方脚步沉稳地已经来至面前,躬身施礼:“余在江上,不及更衣,乃常服以见,侍中宽宥。末将乃讨逆将军麾下,庐江周瑜也。”

  周瑜穿得很随便,素衣小冠,外面还套了一件毛裘,当风而立,似乎不胜其寒。是勋宁定心神,浅浅还礼道:“久闻公瑾之名,今日得见,何幸如之——勋亦常服也,不必拘礼。”他当然不可能坐在船上还整天穿着公服,如今也不过常服而已,质地、色泽都比周瑜要强,然而……就是出不来周瑜那股子潇洒劲儿。

  周瑜微微而笑:“侍中为朝廷重臣、经学宗师,天下仰望,不意识得贱名……”是勋指一指自己的鼻子:“吾,子敬友也。”

  鲁肃和周瑜已经碰过面了,当年他安居东城,周瑜经过求粮,他就按照原本历史的脚本送了一囷,二人就此结交,不想随即是勋央告陈登横插一杠,彻底改变了鲁子敬的人生。周瑜自从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以后,也打算遣人去征召鲁肃的,可惜到了东城一打听,才知道鲁肃已经上京去了。鲁肃这时候在朝中做到六百石的治书侍御史,周瑜这护军是虚的,并非正式朝官序列,真要论起来,他脑袋上还顶着个丹扬郡春谷县长的衔儿,四百石,比鲁肃还差一级。况且立朝的御史,跟外县的县长,那又不可相提并论,鲁肃目前的身份,给个县令都是不换的(除非是畿县之令)。

  所以周瑜一方面为鲁肃高兴——“子敬大才,得遇而识之,可喜可贺。”一方面也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待吾主兼并江东,总牧一州,即求相授郡守,乃不下于子敬也。”他倒不清楚,鲁肃其实就是被眼前这位是侍中给拐走的。

  当下听是勋说自己是鲁子敬的朋友,周瑜大喜,急忙探问鲁肃的近况。是勋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完了说:“子敬高才,六百石亦颇屈矣,假以时日,外可牧州郡,内可掌兰台(御史台)也。”说着话,突然一转折:“公瑾何不见贤思齐,随勋进京,荐以高位?强似于边郡为人护军。”

  周瑜捋须而笑:“侍中高义,瑜铭感五内。然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实慰平生,即高官显爵,无可易也。”是勋心说啥,你跟孙策这就“内结骨肉之恩”了?难道桥公二女,已尽入汝二人之彀中矣?

  大小桥啥时候跟的孙策、周瑜,是勋记不清了,也就随便这么一走神儿,随即就干脆明白地劝说周瑜:“天下之道,分久必合,混一之势不可逆也。以北向南,无有不克,欲以舟楫与骑马抗衡,不亦难乎?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