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幽州水师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舟师往来联络,分之则难,若荆扬果盟,诚恐破之不易。”

  是峻说那怎么办?咱们远在幽州,就算担忧国事,那也插不上手,使不上力气啊。

  是勋说未必,当下展开地图,指点着对臣僚们说:“吾今欲请命丞相,亲率舟师南下,以挠吴会。荆扬,唇齿也,故伐荆而扬不得不救;然吴会为孙权腹心,腹心若危,谁计唇齿者?”到时候孙权肯定被迫要把军力从西线抽调回来,以巩固沿海地区的防御,丞相单打一个刘表,胜算那就很大啦。

  诸葛瑾表示了谨慎的担忧,说舟行千里,风浪难测,未免悬危,而且自海路攻敌,从前也没有过先例啊。是勋微微而笑道:“吾非深入大洋,乃沿岸而下,即遇风浪,自可拢岸,或有惊而必无险也。况海路攻敌,非无例也,昔吴王夫差乃乘舟师攻齐,惜乎丧败。吾今非攻吴也,挠之耳,何险之有?”

  是勋前一世偶尔搜索网上资源,看到说中国古代最早的海战发生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曾经走海路去打过齐国,结果战斗失败,狼狈而归。他惊得赶紧去翻史书,终于在《》的犄角旮旯里发现了一行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文字:“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当时他就笑了,心说史料不能随便脑补啊,光说夫差走海路去打齐国了,哪儿写着他跟齐人发生海战了?就不能是登陆作战失败吗?真正在海面上以战船对战船即便离岸不远,还有陆军相助首战肯定是白村江啊,在此之前哪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海战?

  甲午之前,中国有什么著名的海战吗?白村江勉强可以算一次那也基本上是海岸战然后崖山算一次,援朝抗倭的露梁算一次,郑和破苏干剌的海战算一次,施琅破刘国轩的澎湖海战算一次,真正成一定规模的,也就这么五回吧?元初打日本、郑成功平台湾,都是以海船运兵的登陆战而已,明初剿倭打过几场,但规模全都不大,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嗯,明朝末年东南沿海群雄争霸,海贼们互相杀来杀去,应该算了,只可惜相关资料遗留下来的太少。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那么不重视海战呢?一方面中国九成九的疆域都在大陆,从来不重视沿海岛屿的开发,加上太平洋又不比地中海,风浪难测,不易深入,所以绝大多数海战都是剿海贼之战,或者海贼互殴,规模既小,数量也不大。郑和倒是搞过远洋航行,只可惜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朝中大佬连宝船图纸都给烧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视野所限,惯性使然。中国古代最具备远洋航行能力有四个时期:一是孙吴,孙权不但派船队发现了台湾岛,还以船载使北上辽东,去跟公孙度联合;二是南宋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