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7章再至台中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票房之外,演员们对于奖项也是十分渴求。

  票房是市场对于演员的认可,而奖项则是业界对于演员的认可。

  要是不在乎奖项,那瞪姐也没必要吹自己一个实至名归,大洋马也没必要非得运作一个金鹰视后。

  水漫金鹰也好,百花私酿也罢,生意跟主义混在一块儿,就是这么个尿性。

  公平性会影响含金量,含金量则会影响知名度,也不怪金鹰越来越比不上白玉兰,公信度在哪儿摆着呢!

  而电影界的奖项要更加丰富一点,值得演员们去运作,去争取的奖项更多。

  其中虽然也有类似于金鹤奖或者休斯顿电影节这样的付费项目,但是大部分有知名度的奖项都相当注意自己的公信力。

  至于墨镜王当年的影后分猪肉,只能说那是相当成功的政治平衡,尚且不能算是影响奖项的公信力。

  欧洲三金之所以公信度高,就是因为其评审团更加透明,评审过程更加的合理,评委都是业内有影响力的电影人,无形间也提升了电影节的关注度与公信力。而不是像国内的奖项一般,评审团不知道有谁,评审过程不知道投了谁,就跟抽卡似的,出谁也不一定。

  跟欧洲三金奖项类似的,国内也有三金奖项:金鸡、金马、金像,百花暂且不表,三金表面上平起平坐,但是实际上含金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金鸡奖,内地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最大的缺点就是两年评选一次,你今年的电影,可能要等到后年才能得奖。极为不透明的评奖过程加上评选的滞后性,导致金鸡奖跟飞天奖似的,影响力严重不足。同时,金鸡也是个盛产双黄蛋乃至于三黄蛋的奇葩奖项。所以说,含金量差也不能怨别人。

  不过,金鸡奖两年一次的评选规则也有历史的原因。第一届金鸡奖在1981年举行,那时的金鸡跟百花还未分开,在国内,电影还是个稀罕物,两年也不一定能产出多少,那时的两年一届颁奖礼,很符合国内的情况。

  在19年,金鸡奖也正式宣布改制,每年评选一次,还会对短视频以及手机拍摄的影视作品进行评奖,希望未来金鸡能真正实现把国产电影推向世界的目标吧。

  金像奖,曾经是华语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创立于1982年,是香江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该奖项主办方是香江,这里曾经是亚洲电影曾经发展最为辉煌的地方,在整个亚洲甚至世界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其局限性就在于此,金像奖是香江电影金像奖,而不是华语电影金像奖。在评选规则里明文规定剧组人员组成和籍贯的电影节,估计也就自此一家了。

  除了选片范围更加狭窄之外,金像奖的举办单位是香江的各个电影人协会。根子上就是立足于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