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章 越窑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掳掠人口辎重无数而归所赐,因而在今岁开春之际,江东再度故技重施。

  哪料到,夏四月赶到了辽河,却发现魏国已经坚壁清野,将许多黎庶都内迁了。

  依着兵家常识,在魏国已有防备之下,吴国水军当退兵。

  但任副职的宗室孙晞年壮气盛,不甘心兵出无所得而归,乃领着本部两千余人上岸搜寻周边,看有无遗漏的邑落或牧马地可掳掠。

  随即,他便被魏国一偏将军,领着两百余骑突袭,杀得十不存三而归。

  颇为巧合的是,此偏将军姓张名虎,乃已故张辽之子。

  因为随司马懿征公孙而来辽东,又以骑战精湛而被留下戍边,防备高句丽以及护朝鲜、濊貊、挹娄与夫馀等其他东夷。

  更令曹叡舒怀的,乃是细作传归来的消息。

  吴国内黎庶叛乱四起!

  如庐陵人李桓与路合、东冶人随春、南海人罗历等聚众杀官吏而反,每部都不寡于万人。

  虽说,叛乱各部中,有素来不臣服于孙吴的山越裹挟作祟。

  但这么多人一时并起,乃是黎庶不堪孙吴苛捐杂税之故。

  为了坐稳江东选择与世家豪门妥协、拥有画郡县养兵特殊制度的吴国,让黎庶百姓受到多层剥削。

  终年劳顿,却难继温饱。

  生计之艰辛,更甚于魏国。

  正值三国皆频繁用兵相争之际,他们不堪负荷聚众而反,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魏国自是心生欢喜。

  至少在今岁之内,都无需担忧孙吴会入寇徐、扬二州了。

  同时也心有惋惜。

  若是魏国这些年没有频频征伐,趁着孙吴多郡动荡之际,便可以大军伐之。

  哪怕没有夺地虏民而归,也可让孙吴在迎战与讨伐叛乱之间疲于奔命;以战事加重江东黎庶的负荷,诱发更多叛乱,进而让江东步入积贫积弱的死循环中。

  贼易平而民心难复嘛。

  委实是可惜了。

  不过,曹叡不知道的是,江东还真如他所愿了。

  孙权迫于赋税太寡、军费用度不足,便效仿了先帝刘备的“值百钱”,铸大钱曰:“大泉五百”,仅径一寸三公、重十二铢,便以一当五百。此钱推行不仅意味着黎庶将迎来更为艰难的生活,连世家豪强都被列为掠夺财富的对象。

  这点孙权心中透亮,也没有多少犹豫。

  江东的良田几乎都在世家豪强手中,官府可征粮秣很少。

  而昔日周瑜健在时,曾建言“铸山为铜,煮海为盐”的富国之策,也愈加无法推行了——随着元从功勋及江北老臣多故去,江东世家逐渐掌控各郡县的权柄,盐铁(铜)之利也明里暗里的被染指了。

  这是孙氏成为江东之主的代价。

  自从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氏便与世家豪强摸索出了彼此都能接受的相处之道。

  他们支持孙家在江东权柄,而孙家庇护与反哺他们的利益。

  不然,宗族底蕴与人才都不缺乏的他们,为何不倾慕魏国“九品官人制”而争相引魏军入江东呢?

  当然了,江东这些烦心事,大汉不会为孙权操心。

  在陇右的丞相,今岁调度各部兵马进军凉州,也没有打算邀吴国共力伐魏。遣右中郎将宗预使吴,乃是商议购置越窑青瓷事宜,为了分化河西走廊的豪右与羌胡部落。

  统一回复下:写书是爱好,工作是生活,所以工作忙的时候就会断更。能给大家的保证是不会切书,为了让丞相克复中原也要写完,但更新频率说不准,望见谅。

  感谢“穿小棉袄的涛哥”盟主赏。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