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6章 打援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故而,暂缓攻势,乃是自废前功也!

  但不管司马懿心中如何不情愿,为了避免落个“挟兵自重”的口实,他都要依着曹叡的调令,令一部将督领三千士卒前往上庸郡驻守。且还传令如今的长安守备夏侯玄,让他督促麾下将士枕戈以待,一旦得闻逆蜀出兵东三郡便急速赶去增援。

  只不过,司马懿心中并没有太多担忧。

  他觉得孙吴来犯的时间应不会长久,不会耽误了岁末关中大军皆动的调度。

  彼贼吴者见利而忘命、临事则惜身,焉敢持久作战邪!

  以往昔战事推断,彼在雒阳援军至荆襄时不退,亦会在双方战死万余士卒后便自生去意。现今甫方八月,距岁末尚有四个月之久,足够令贼子孙权以战事难建功而罢兵了吧?

  带着如此思虑,他在修表回复曹叡战事不可缓之后,便令人赶赴鸣沙山传令,让后将军费曜正式进军!

  河西之战,自此拉开序幕。

  但司马懿没有意料到,孙吴此番并没有退兵之意。

  抑或者说,举魏国上下皆觉得匪夷所思:贼朱然既已掳掠黎庶资财无数,此番孙吴兵出已得利了,为何在雒阳援军赶至江夏了,竟还不罢兵而去?

  对,只需急行军十余日,不论前驱的秦朗还是后发的曹叡便皆赶到了江夏。

  因为从扬州寿春转来救援江夏郡,无需途径南阳宛城再顺流而下。

  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看似是连接一起的,但互逼近处(义阳县)尚有三条官道可通南北(义阳三关),雒阳援军从此三关通行便可直抵安陆县了。

  在魏军赶来时,孙吴各部部署亦略作调整。

  原先在宜城一带扼道落营的朱然部,后退至蓝口聚依着汉水(沔水)落营,继续承担着断绝襄阳守备兵马顺流入江夏的职责。但陆逊与诸葛瑾部则是转兵去江夏与孙权并力围困石阳城。

  先前攻蔪春郡的全琮部四万大军亦同。

  他放弃了攻打蔪春郡,径直走大江水道来与孙权会兵于江夏石阳了。

  亦是说,孙吴此番乃是近八万大军好整以暇、围点打援。

  且是意图持久作战——魏石阳城临大江,孙吴乃是以舟船横连在江畔为营地,依托水力从夏口与武昌转运来粮秣,并没有后勤上的压力。

  但魏军则是不同。

  早就残破且将黎庶徙走的荆北,粮秣并无有多少积存,供应驰援而来四万有余步骑唯有从豫州各县转运。

  且魏军的劣势,尚有奔波了半个中原腹心的疲惫。

  这令曹叡明知石阳被困近两月时日、城内军心与粮秣皆堪忧了,亦只能下令让将士落营暂作休整。

  至于兵力稍微逊于孙吴,曹叡倒没有担忧。

  一来,论将士在陆上作战,魏国雒阳中军要比孙吴更精锐。

  另一则是分出荆州刺史胡质领军去与朱然部对峙后,别道督领万余兵马顺着涢水而来的王昶,也赶至安陆县会军了。

  但他的到来,并没有给曹叡带来什么好消息。

  当曹叡问及他对战事有何破局的见解时,他的回复乃是:“如今之计,唯战耳!纵使彼贼吴以逸待劳,我军无有优势,然亦当速战速决!”

  缘由是他担心战事拖延的时间长了,不仅是石阳城告破那么简单,尚有栖居在襄阳以南诸县山谷的蛮夷恐会生出变故。

  源于夷王梅敷部众被劫掠,其他蛮夷部落如今人人自危。

  若不尽早击退孙吴来犯,此些素来首鼠两端蛮夷部落恐会以为魏国不敌孙吴,进而叛魏入吴、为虎作伥。

  虽说彼等即使附贼吴,亦不会胆敢聚族人来江夏助吴。

  但若是被贼吴授予官职与怂恿,趁着魏国大军皆在江夏时,将族人化整为零别遣遁入南阳郡各县烧杀掳掠、侵扰魏军粮道呢?

  蜂虿有毒,不可不预也!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