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1章 稚子_大唐奴牙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者一气之下,就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周则和虞珺娘。

  周则当时是户部官员,因为职事需要,长期身处在朔方五原。

  虞珺娘收到罗三娘的信件之后,和周则一番合计,便带着儿子周尚,搬到了凉州城,与公婆合住。

  自从虞珺娘搬来之后,周定海在她的规劝之下,行事便低调了许多。

  而且周尚的到来,也让周定海平日里忙于照顾孙子,分去了不少精力。

  周钧听到这里,看向虞珺娘,心中也是一声叹。

  当初,周则科举入仕,欲娶虞珺娘为妻。

  得知此事的人,大多都是虞珺娘高攀了周则。

  却不知,虞珺娘贤惠有道,却是周则幸,得来了这样一位贤妻。

  尹玉此时也对虞珺娘道:“逍儿平日里在府中学习功课,无人陪伴,不如让尚儿也搬来同住,兄弟二人也好有个照应。”

  虞珺娘想了想,点头应了下来。

  而另一边,七岁的周逍闻得此言,拍手笑道:“尚哥儿能来陪我玩了!”

  尹玉闻言,转头瞪了周逍一眼:“只顾着玩乐,如果误了功课,心家法伺候!”

  周逍闻言,脸儿立马显出畏惧,连忙摆手道:“我不会的。”

  周钧看了眼自己的儿子周逍,又看了兄长的儿子周尚,思考片刻,开口道:“我有一道题,你们二人分别作答。”

  席中众人闻言,纷纷闭口倾听。

  周钧:“《吕氏春秋》你们可看过?”

  席中之人,原本以为周钧要考校的是诗词歌赋,或者四书五经,没想到却是一本杂学,故而都是面露惊讶。

  而周逍和周尚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头。

  周钧:“《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孔子的徒弟子贡是当地巨富,一次他在卫国见有个鲁国人被卖身为奴,就自掏腰包把这位同胞赎回来。因为鲁国有规定,如果见到鲁国人在外为奴,赎回来的钱由国家来担负。但子贡自认为救人乃是君子所为,自己也不差这点钱财,就没有去领鲁国的补助,并且拒绝了那个饶礼物。”

  “孔子知道后,找来子贡对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领取了鲁国报酬就是给鲁国人树了榜样,以后人人看到有鲁国同胞受难都会出手相救。但如果你不领报酬,其他人倘若救人之后再去领报酬,就会被大众指责为贪图钱财,道德不如你子贡。如此一来,那些囊中羞涩的鲁国人,还有那些害怕多事的鲁国人,就再也不敢去赎人了。”

  完这个故事之后,周钧看向周逍和周尚,开口问道:“如果换成你是鲁国人,如果看到有同胞被他国卖身为奴,你将他赎回来,会去领鲁国的补助吗?”

  席中的众人,将视线投向了两个孩子,等待着他们的答案。

  周则的儿子周尚,首先答道:“鲁国已有规定,赎人者可得补助,此令乃是国之律法,国人自当守之,不应擅自违制。而且,正如孔贤所言,如果不受报酬,那么鲁国人就不敢再去救人了。所以,于情于理,我认为都应该去遵守法令,领取报酬。”

  周尚自就重视律令,又遵守约定,有时因为性子憨直,不懂变通,被父母所诟病,他能有这样的答案,倒也不足为奇。

  周钧点点头,又看向自己的儿子周逍,问道:“你呢?你的答案是什么?”

  周逍歪着脑袋,想了许久,开口问道:“阿耶,那些鲁国人,为何被卖作奴隶?”

  周钧一愣,答道:“奴市买卖,自古便有之。”

  周逍用着稚嫩的声音道:“如果我是鲁国人,首先我要思考的,并非是否应该拿补助赎人,而是为何鲁国孱弱,致使国民敢被欺辱,如牲畜一般被交易?”

  周钧闻言,怔在原地。

  周逍:“鲁国既然能够出钱,支付赎饶报酬,那么想必国力应当还算殷富。为何不能拿这些钱,发展军备,壮大军力,使得他国不敢造次?但凡有人再敢纳鲁国子民为奴者,见一人则杀一人,遇一户则夷一户,逢一国则灭一国。如此一来,下再无人敢辱鲁国。”

  周钧听完这些话,呆立原地,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周逍:“无人教我,都是逍儿自己想的。”

  周钧倒吸了一口凉气。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