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 兵部属吏案(下)_大唐奴牙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朝重文才,也尚武艺,文人学士多有文武双全之辈,完全不见其它朝代的阴柔风气。

  所以,唐朝武举自武朝开设以来,每岁孟冬,与者以千数计,亦有文人弃文从武。

  为何有这么多人参加武举?

  一方面是唐朝风气使然,另一方面却也和授官速度和晋升渠道有关。

  先说授官,与文举科考不同,武举一旦及第,入为进士,那么兵部就会立即向其发放告身。

  如若武举进士的家中长辈,乃是勋官五品以上,亦或者是三卫执仗、承,那么身为进士的品子,就可以直接放选授职事官。

  再说晋升,唐朝军力强盛,又与周边诸国多有摩擦,战事多胜少败,凭借军功升迁,要比朝中文官年考升迁容易许多。

  所以,不少朝中高官或世家门阀,比起科举入仕,更加青睐于让自家子弟,以武举入将。

  一边想着这些,周钧一边看着武举铨试的七试考绩。

  所谓武举七试,分别是射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和举重。

  将这两年武举七试的考绩大略翻看了一遍,周钧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元载在一旁也说道:“举书、凭引、查身、画押,皆无错漏。”

  周钧点点头,也难怪京兆府和御史台,查了这么多天,都查不出舞弊来。

  光是从文书、档案方面来看,的确没有可疑之处。

  元载此时反而松了口气:“既然没有错漏,那不如现在就起草结案律文?”

  周钧反复翻看着每一位武举进士的铨试考绩,总觉的哪里有些奇怪。

  将一份绩卷抽出来,先是拿在手中掂了掂分量,接着又举到半空仔细端详,最后索性对着阳光查验了一番。

  元载不明所以,奇道:“衡才做什么?”

  周钧招呼道:“且过来看看。”

  元载走到周钧身边,借着阳光,看向那份绩卷,粗看一遍,并没有发现问题。

  周钧出言,让他仔细看看,名阚和试阚之间的空白之处。

  武举绩卷,分左右二阚,右阚为名阚,写着武举人的姓名、籍贯、出身、罪录、作保、手印等信息。

  左阚为试阚,分别是射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和举重的考试成绩和考官评语。

  而就在周钧手中绩卷的左阚右阚之间,元载借着阳光,看见了一条隐隐约约的灰线。

  端详许久,元载猜测道:“这是……褶皱还是纸纹?”

  周钧:“褶皱纸纹哪有这般笔直的?而且纵贯整张绩卷?”

  元载:“那这是什么?”

  周钧:“公辅可曾听过『割卷接纸』?”

  元载一脸茫然。

  周钧解释道:“直尺作引,再以利刃割开绩卷。”

  “作弊之人,将自己的名阚割下,再割下另一红中举子的试阚,将两阚粘黏起来。”

  “移花接木,却成了一份新的武举绩卷。”

  “结果便是,作弊之人得了红中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