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3章 对垒叫阵_表哥万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略有不如,为何蒙多能拿下主战派的话语权,作为主战派的统帅?”

  蒙鹰是草原赫赫有名老将,当年今上御驾亲,就是他率敌败周,虎父无犬子,蒙多承父亲悍勇,也是骁勇无比,在蒙鹰死后,接手了父亲的兵马,算算也只八九年之久。

  明夫人心中一跳:“除非……”

  “除非,”虞幼窈快速接过了明夫人的话茬,不由得心惊肉跳:“蒙多掌握了败周之谋,并且得了主战派的认可,狭裕关或出了变故。”

  北狄十几个支族,大大小小的将领几十上百,个个都是身经百战,骁勇无比,能让他们一致认可的败周之谋……

  明夫人一阵心惊肉跳:“我马上派人去狭裕关传信……”

  “已经迟了。”虞幼窈眉间既柔且坚:“战场上瞬息万变,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相信殿下,相信前线的战士,且不遗余力地做好后方支援。”

  ……

  狭裕关外,两军相隔百丈之遥,互相对垒,战鼓如雷,旌旗漫卷。

  而两军对垒,是双方实力的一个试探,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不会轻易出兵,任何一方都能随时撤军,且另一方不得追击。

  所谓先礼而后兵,不过如此。

  表达了用兵之人,对战争的敬畏,对对手的尊重,对苍天的敬畏。

  同时,也考验双方主将的心理素质。

  历史上有名的王翦伐楚,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倾尽秦国大半兵马,仍没有胜楚国项燕的把握,故不敢轻举妄动。

  两军对垒四五年之久,直到当时的楚王,耐不住性子,下令让项燕出兵,项燕无奈出兵,为王翦提供了败楚时机,王翦这才伐楚成功。

  如戏文里那种混乱冲杀,根本是不存在的。

  而对垒叫阵,考验的则是军心士气。

  叫阵期间,双方或口头交锋,或武力比斗,胜方固然士气大振,败方难免军心不振,这就为胜方攻伐提供了有利时机。

  此法,是为了寻找攻伐时机,尽可能减少伤亡,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

  哪家的兵都不是大水冲来的,养兵千日,耗费之巨大,不可想象,故主将往往爱惜兵卒,尽可能减少伤亡。

  战前叫阵,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胜负各凭本事,与人无尤。

  蒙多乘马于千军万马之中,扬声高喊:“你们中原人不是讲究先礼后兵么?我蒙多驰骋沙场,敬武穆王少年英杰,今儿就入乡随俗,送武穆王一份大礼。”

  他刻意将【入乡随俗】四字,咬重了一个音,显得狂妄无比,仿佛大周的万里河山,皆已臣服在他的铁骑之下。

  立时激怒了,对方的幽军。

  宁远将军更是反唇相讥:“茹毛饮血的北蛮子,搁你爷爷跟前班门弄斧,简直是不知所谓,来来来,给你爷爷磕几个响头,爷爷我好教教伱,什么叫【入乡随俗】……”

  军中顿时一阵哄堂大笑。

  双方叫骂声,顿时不绝于耳。

  比起幽军骂人,先‘问候’你全家,再把你祖宗十八代拉出来‘问候’个十遍八遍,都不带重样,北狄显然不敌,顿时败下阵来。

  幽军大获全胜,鼓声震天,战士“哦哦哦”地起哄声,直冲云霄。

  我们看很多古装电视剧里,主将一声令下,士兵立马冲锋陷阵,顿时兵荒马乱,哈哈,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古代打仗讲究队形,阵形。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两军对垒,试探彼此的实力,一方觉得自己实力不如了,肯定就要退兵,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了,双方实力均等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伤亡,获得胜利,就要尽可能的乱对方军心,士气,创造有利的进攻时机,叫阵应运而生,叫阵的双方,国骂或者是双方的将士单挑,种类繁多。

  古人敬畏战争,所以不可能双方乱杀一通,会通过各种条件,去减少战争带来的后果。我们看到三国演义里,两军对垒,派出各自的将士,互相单挑,看起来似乎有点莫名奇妙,但其中却饱含了,古人对战争的敬畏,以及对战争的智慧。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