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0章 制衡_表哥万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在面对旱情时,朝廷不是束手无策,毫无作为。

  进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

  然而,那些在面对灾情时,无动于衷的士绅,自然而然就让引起了百姓的非议,让朝廷产生了不满。

  在收容了大量的流民之后,粮食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殷怀玺更是顺理成章地,以进一步扩大番薯种植,缓解北境旱情的名义,邀请韶懿郡主来北境,帮助推广番薯种植,并且获取了泉州谢府的支持。

  彼时,保皇党还是太后娘娘主事,韶懿郡主属保皇党一派,不偏不倚,只为辅佐社稷,朝臣们对这一切,都乐于见成。

  此举,获得了朝臣们的大力支持。

  殷怀玺进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制衡的裂缝也越来越大。

  在彻底掌控了局势之后,殷怀玺开始诱导灾民收容营里的风向,灾民逃荒到了辽东,将来势必要在,这一处安身立命,但北境物资缺乏,如此庞大的灾民,究竟要如何安置?

  教灾民养蚕,打渔等,流民们有一技傍身,就能安身立命吗?

  当然不是!

  北境的资源,事实上都是由士绅把持,没有获得士绅的支持,数量庞大的流民,是没有办法在北境生存的。

  矛头直指士绅,进一步加剧朝廷对士绅的不满。

  直到这一刻,虞幼窈才恍然大悟。

  早前与外祖父一番话,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当年在北境一带,实施的各项“国策”一事,让她犹如醍醐灌顶,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国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达成提高北境人口,解决生产力低下,物资不足的窘况。

  但如果,这一切本就是殷怀玺一力促成的呢?

  殷怀玺帮朝廷解决流民这一难题,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利益关系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却需要当地士绅大力配合,这严重地触犯了士绅的利益。

  一环接一环的算计,看似复杂,其实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彻底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当朝廷的利益,和士绅的利益相冲背离,士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上百万灾民,聚集在北境,士绅只是象征性地捐助,并没有大力支持,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们胆大包大,无视国策吗?

  不是!

  是他们太愚蠢了,无视灾情吗?

  也不是!

  是他们看不清局势,无视朝廷吗?

  仍然不是。

  而是他们在武穆王的精心布局之下,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揣磨圣心,不敢给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让武穆王得势,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牵扯上关系,那才叫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周厉王之死,已经让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对立面,这种国仇家恨不可调和,士绅已经没了退路,让他们无视国策,他们没这个胆儿,只得“敷衍”国策,妄图利用物资来进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资缺乏,导致流民收容营闹出了,诸如暴乱、疫症等事,这才是士绅愿看到的结果。

  襄平的局势的快写完了,涉及的明争暗斗,更复杂,直接上升到了,争储,党派之争,所以特地将这一切线索,整理一遍,让大家看个明白,哈哈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