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 故人何在_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礼问道:“还请县侯告知那位故人是谁?”

  李正看着天边说道:“王兄不用知道他是谁,都是王兄以前结下的善缘所致,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李正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王兄好好想想再做决定,我不强求。”

  “多谢县侯提点,在下一定铭记在心,还请给在下三天时间。”

  “很好。”

  李正背过身点头说道。

  王玄策看着李正的背影,心里久久缭绕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当年的善缘?

  虽说自己比李正的年长,不过看着李正的背景王玄策又觉得李正是一个很高深的人。

  躬身行礼,王玄策说道:“在下先告辞了,三天内一定给县侯答复。”

  李正依旧没有背对着自己,王玄策多看了一眼转身离开。

  等到王玄策离开之后,李正深吸一口气装高深果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事情说三分,点三分,不要说透容易破功。

  李正感觉自己的忽悠人的境界又高深了几分,怕是要走大神棍的路上又要多走了几步。

  一场谈话,许敬宗从头听到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好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敢问县侯这句话出自何处。”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说道:“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许敬宗斟酌着这句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简单明了,句句看似朴实其中深藏道理。”许敬宗感慨道。

  “可不是嘛,当初为了背这些名篇可没把我给累得够呛。”

  许敬宗接着好奇问道:“这增广贤文可有篇章所在,能够借在下看一眼全篇。”

  “暂时不行。”

  “为何?”

  许敬宗愣住了刚刚听到一句可以秉行一生的话可是李正偏偏又不下去了。

  李正不想和许敬宗解释得太多,增广贤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内容比较模糊,也很片面。

  里面存在了太多的小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

  这篇文章放在不对的立场之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和李世民想要的万民一心不同。

  增广贤文阐述其中的更多是利己的思潮。

  李正感叹一声,大唐尚武民风之中带着彪悍与血性。

  李世民渭水之盟隐忍一时,咬牙攒够实力拿回了阴山。

  虽说他人品似乎不是太好。

  还是那句老话,有时候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有些事情还没到算帐时候,骨子里的血性让中原子民都有一颗收回河山,光复河山的决心。

  这种抗争自大秦一统中原,大汉接过棒安定中原,自此有了汉人与匈奴人的区别。

  在匈奴的强势下隐忍多年,汉人们厚积薄发打出了大汉的血性。

  这股血性不能被磨灭。

  李正知道自己身在这个知识匮乏的时代,增广贤文不适合出现在如今的大唐。

  自己可不想成了千古罪人,李正自嘲地笑了笑。

  许敬宗小声问着李正,“真有那位故人的对县侯有所托付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