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七彩圣光_我做古籍修复得天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风自来,满院馨香。李相白还在继续。

  “扫盲”、文化下乡。同样是借鉴,但要实事求是,李相白方案中的“扫盲”主要针对基层教育当中起中流砥柱的私塾先生、作坊技工、包含了整旧如旧在内的补书匠。

  细化的条例之后才是各大书院为主各领域内的文化讲坛、各家文学论坛,以墨家、农家为主的技能讲坛,技能交流大会。

  为增加竞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李相白还提出了“天工奖”、“神农奖”、“锄禾奖”、“金钟奖”等涉及各家合行各业的技能奖项。

  这是对百家争鸣各个领域突出贡献或者有杰出创造发明、立功立德之人的奖项,旨在鼓舞激励。

  专利这个在大周不存在词汇也被李相白提了出来。

  以重在制造的墨家为主,鼓励创造发明,朝廷奖励,随后推广技术。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文化复兴计划逐一阐述,彻底放飞的李相白提出了另外两个创造性的词汇。

  “红地毯,名人堂!”

  大周凌烟楼在李相白眼中就是名人堂,但这个门槛太高,大周建国六百年也不过只有一百零八位圣人进入凌烟楼。

  名人堂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不讲修为,只看重大周百行百业当中的从业者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圣人、普通修者、农夫、贾商、军士都有进入名人堂的机会,流传千古,被世人敬仰。

  红地毯就是对这些能进入名人堂,为大周做出突出贡献从业者的一次奖励。

  洋洋洒洒的万字文案在李相白的构思中逐渐完善。

  文章中引经据典的还穿插了大量诗词名言名句。

  阐述农家及其农业的重要性,李相白写下了“农是国之根本。栗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丰歉无常,当有储蓄”等这样的话语。”

  涉及商业,李相白又写了“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此等句子。

  涉及技术下乡,农业振兴的畅想,李相白书写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还夹杂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展望之词。”

  方案的开创性不仅于此。

  大周工匠地位并不低,墨家发明更不会有奇技淫巧之说,李相白将墨家及其延伸出来的创造发明称之为‘国之重器。’百家争鸣旨在文化复兴,李相白提出了‘格物’这个说辞。格物,特制研究事物的道理,华国历史上清末时将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李相白则将格物引申到了神机府炼金师的学识当中。提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文武宪邦”的观点。

  从午后起笔到日落黄昏,李相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