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借牛_大唐之系统骗我在西游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远古时代,人们无法预测天气。

  因此,便有人,将每年气候变化的大概状况,记录了下来。

  经过不知道多少岁月的沉淀,有一些人,发现了其中,存在着某种规律。

  然后,他们就将这种规律,总结出来,用来指导,封建社会存在的基础:农耕。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说的就是,农民需要,在这个节气之前,完成耕田,播种的工作。

  只有这样,百谷,才能在谷雨,这个接下来降水增多的日子里,赶上出苗,发芽的机会。

  如果错过这个节气,出苗情况不理想,那秋收时候,粮食的减产,将会成为必然。

  今年的春耕,已经被蝗灾,耽误了好长时间,已经容不得再拖下去了。

  因此,才刚离开这里的黔首们,很快就又赶回来了。

  这回,不是来瞻仰仙人,而是要尽快赶上春耕的进度。

  田野里面,阡陌纵横。

  妇人在前面,牵着牛,陪着小心,沿着犁开的土沟往前走。丈夫,则压着大犁,甩着柳梢,使劲的吆喝。声音很大,鞭子却从不落在牛身上。

  因为大牲口,可比自己重要多了。

  而缺了一只手的老人,则喜笑颜开的,哄着孙子和自己一起,跟在大犁后面,翻检犁出来的石头和草根。

  关中的地方,田里种的多是粟米和小麦,山坡之上,偶尔也会种上荞麦。

  这些作物,需要田地在翻耕之后,晾晒一两天,才能播种。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将剩下的土地,赶紧翻过一遍。要是赶在谷雨之前,能耕种完的话,那今年的日子,就要好过多了。

  而没有耕牛的人家,则只能用命来往前挣了。

  若是家里劳力多的话,还可以用人拉犁,累是累了点,可多少还有点希望。

  要是劳力少的话,只能靠着一把,两把的耒耜来翻地了。来年饿肚子,已经注定。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现在,这长安南原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辛勤劳作的人。

  李世民,背着曲辕犁出了大营,看到的就是这种场面。

  想要耕田,也没地方去啊。别人家耕的好好儿的,你去借牛?谁理你?

  这让身为皇帝的他,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这个时代,农耕,比天大,比皇帝大。

  只要是个要脸的皇上,都不会干扰别人种地。

  三国时期,曹操马踏青苗,自己都要割发代罪。

  更不要说李世民的目标,是新时代的圣人了。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跟随李世民出了营寨的一众官员,看着眼前的这种忙于春耕的祥和,全都满意的点了点头。

  更有老先生,从这片南原,看到了三代之治。忍不住眯起眼睛,唱着《诗经.大田》,赞颂农耕之美。

  “皇上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