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3章 另外的战场_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否认,很大一部分的NGO成立的初衷都是好的。

  在成立初期,也真的是在用爱发电,诠释了志愿精神。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可敬的。

  但像NGO所宣扬的“不带立场”、“非营利性质”,本就是一个虚假概念。

  首先先明确一点,所谓的“非营利”,不是真的一分钱都不赚,而是,不以赚钱为目的。

  就是说,该赚的钱,还是要赚的,尤其是机构壮大了之后。

  以前几个人还能说用爱发电,但真的到了几十人、几百人的规模,总不可能要求大家都不吃饭吧?

  机构运行的成本、员工工资、宣传费用等等,真要算起来,哪哪都是钱。

  甚至要去帮助人,有时候还得往外倒贴钱,要不然谁听你的?

  除非创始人们真的能够沉得住气,一辈子圈地自萌,否则,只要是想发展壮大,NGO就不可避免地走上和利益挂钩的道路。

  最常见的就是……找金主。

  就拿BCI来说,这个组织虽然名叫“更优质的棉花”,但干的事情和提高棉花质量无关。

  而是用更好的方式来生产棉花,比如提高棉农待遇、防止雇佣童工,以及棉花生产带来的污染等等。

  这个组织成立十几年了,一直不温不火,在国际上也没什么影响力,但前几年突然来了个咸鱼翻身,不但进军全球,更在两年之内获得了占全球棉花份额19%的会员数量。

  一下子就变成了举足轻重的业界大佬。

  不但如此,每个加入BCI的会员,从棉农、纱线商、棉布商到终端服装品牌等,都要缴纳不菲的会费,以获得BCI的认证,来证明“你们所用的棉花,都是符合政治正确的”。

  就是这个组织,不经过任何调查,直接就说繁星的棉花不政治正确,让大家都不要用。

  结果很多外国大品牌就不用了。

  按理说这么一个没啥实际作用,只剩下个名头好听的组织,凭啥能够这么横?

  究其原因,那就是前几年它们获得了来自联邦国际开发署的赞助。

  说穿了就是找到靠山了。

  联邦国际开发署这玩意儿不但隶属于联邦政府,国际声誉还不怎么好,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资助各种非政府组织,影响行业规则,顺便干涉别国政治。

  BCI背靠自由联邦获得赞助壮大自身影响力。

  会员们则是靠BCI贴金,顺便讨好一下老大哥。

  而背后金主更不用说,借“非盈利”组织的名义对行业规则进行渗透,对别人搓圆按扁。

  只能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够黑,够损。

  所以无论NGO宣称自己多中立,一旦有金主,那金主的立场就是它们的立场。

  毕竟谁给钱,谁说了算,更何况那个金主还有世界第一大的暴力机构。

  那NGO本身就很难说还能多清高了,说好听一点,就是身不由己,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