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 宏观调控_大宋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端(本书的正版在纵横中文网站,希望喜欢看本书的朋友,能够来纵横订阅捧场,给我支持和动力,我感激不尽。)

  “至于当地粮绅、粮商趁机投机囤粮,牟取暴利的手段,臣昨晚找来一些知情人进行了调查询问,其中主要手段是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陈粮冒充新粮,粮中掺杂霉粮和沙子,同时他们还买通了小吏,将这些粮食收购入仓,与仓粮一混,再难发现是何人所为,从中大赚其利。这一点臣认为可以指定主事的衙门,职责所在,中间不转手他人,他们就会有所收敛。”

  众人反复听到叶尘提到找来知情人进行调查询问这样的话,赵普、赵光义、罗公明等都深感惭愧,他们身居高位多年,习惯于坐在屋中和一众干吏、幕僚进行商量,却已经没有了找来知情人进行调查询问的意识,特别是在如此时间紧张的情况下。

  实事上,这是一种官场通病,自古以来的当官的时间一长,都会犯这种病,所以才有后世伟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来警示各级当官的。

  “针对这种情况,臣认为,可在粮包上直接注明售粮粮商的藉贯、姓名,如检收掺假便要问罪。这样一来,运送速度不但快了许多,而且仓促之下,他们很难想出其它办法来作弊。”

  “另外,据臣所知,粮商若是要作弊,还可在在支付上动手脚。三司使给臣的资料中提到,转运司、发运司等平素购粮,有以钱易物和以物易物两种方法。以钱易物简单,以物易物就是以官告、度牒等文书。或者矾、茶、香药、盐、布帛、象牙等物品都可以支付粮价,这样,价钱就不易确定,再通过加饶、虚估、加抬等手段大动手脚……”

  “囤积居奇,是诸种牟利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粮商唯高价是求,若外地价高而本地价低,便想法设法卖到外地。若本地粮荒,官府禁止外运,还要防止他们就此封仓不售,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直到粮价暴涨,方才开仓牟取暴利。”

  “可朝廷不是土匪,人家自己的粮食,朝廷又不能上门去抢。针对这种情况,臣认为朝廷对筹集大量粮食一事秘而不宣的做法就不妥当了。朝廷不想公开此事,一是怕引起百姓恐慌,民心浮动。二是担心粮商们囤积居奇,提价惜售。所以,这事完全可以公开,当然为什么要筹集粮食,这原因自然不能如实公布,得想个说得通的理由。”

  赵光义点头称是,插话道:“祥符伯所言甚是,一旦大肆征粮,纵然朝廷不说,百姓、粮商也会猜到几分,到那时谣言频起,只会越传越严重,与其如此,不如把开封府急需大量粮食一事公开与百姓。当然,就如祥符伯如说,是什么原因,到底缺多少粮,这其中……还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