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章 君子不为_余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一章的老妇人太老,改成妇人了,不然叶如晦姨母总感觉太老。)

  大楚吏部在册的官员不少,就连吏部官员,要是全部清查一遍,也不知道要清查到猴年马月,毕竟除了在职的官员之外,荫补的官员也不在少数,相比于前朝,大楚的官员制度极其混乱,一职数官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宗室子弟七岁便可授官,而有的甚至在襁褓之中便有官阶。说起来这也是迫于时局,当年大楚建国之初,除了要稳定世家大族之外,对有功之臣也得封赏,并特许可以承袭和蒙荫。这些人中大多上马打仗还行,下马治国便实在有些难为人了。

  因此,大楚不得不通过朝试选出人才,将其安排到帝国各个角落,以保证这庞大的帝国平稳运行,一来二往,大楚在册官员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群体,除了实实在在在职的官员之外,有官无职的群体实则更为庞大,这些依靠祖辈军功或是因家世显赫得到官阶的纨绔子弟享受着和在职官员一样的待遇,除了没有行政的权力之外,其余一切,都按照正常的官员待遇。

  朝中寒门出身的官员对此多有不满,文轩阁大学士叶适早在书中写道“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

  而儒学大家宋祁则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永和郡最大的官职是郡守,正六品,放在陵安不算个事,就算是在庆州州府里也不是多大的官。但在永和郡内,郡守一职,切切实实算的上是一把手,可就是这样的一把手,却仍旧也要受制于人。

  宋家,在庆州只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家族,宋家的主事者宋老太爷在陵安朝堂也不过只是个刑部员外郎,从三品大员。在旁人看来是极为不错了,不过巧的是,礼部员外郎恰好是宋老太爷的侄子宋师道,这些年来宋家长房与二房之争从来便没有停下过。老太爷在朝之初,长房还能力压二房,可随着宋师道一步一步爬到和老太爷同样的位置的时候,宋家的家主之位便开始向二房靠拢。

  虽说宋老太爷和宋师道官阶相同,可谁都看的出来,宋师道相比于宋老爷子,胜在年轻。就算宋师道不再升迁,等老爷子归天之时,宋家家主之位,就绝不会旁落,只会是宋师道的囊中之物,到时候宋家被打压的二房便可一举翻身,再不必忌讳长房。

  而居住在永和郡的宋焕,恰好与宋家二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宋师道的堂弟,早年因为支持二房,而被长房打压,在几乎人人有官在身的家族中,宋焕也只是混到个太常仆射,从五品,并没有实际权力,但在永和郡,却要比郡守的官职还有高。

  本来宋家在苑家面前,算不得什么,不过一来苑文庭不喜欢以权势压人,二来苑家对于这个庶子并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