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 权力的傲慢_蜀山悬剑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不察臣之愚昧,让臣忝居相位,事有不妥,臣不敢不尽言。”

  玄宗冷笑:“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

  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可你自己又是什么名门望族?

  完了,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根本不是在讨论事情,而是在进行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了!

  这场廷议进行到这里,满朝文武都不禁替张九龄捏了一把汗。在他们的印象

  中,天子李隆基似乎很少当着百官的面发这么大的脾气,如果张九龄识趣的话,到此就该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说到底,这也不是什么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让天子自己做一回主也是理所应当的,你张九龄低个头、服个软,这事就算过去了,何必如此不识好歹地死扛,让自己和天子都下不来台呢?

  可是,百官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个不识好歹的张九龄还偏偏就死扛到底了!

  只见他抬起头来,迎着天子的目光,一脸正色地说:“臣是岭南蛮荒之地的微贱之人,比不上仙客生于中原。但是,臣毕竟出入台阁、掌理诰命多年,而仙客再怎么说也是个目不知书的边隅小吏,若予以大任,恐怕难孚众望。”

  此言一出,说好听点叫作据理力争,说难听点就叫作反唇相讥了。张九龄这种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名士做派和认死理的劲头,比之当初的“硬骨头”宋璟和“一根筋”韩休,真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想而知,玄宗被彻底激怒了。

  他忽地一下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把面面相觑的文武百官全都扔在了鸦雀无声的大殿里。

  当天的朝会再次不欢而散。

  看着如此火爆的一幕,李林甫无声地笑了。

  当天下午,李林甫就通过内侍宦官给玄宗捎去了一句话——“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玄宗闻言,不禁在心里再次发出感叹:看来还是李林甫最贴心啊!

  几天后,玄宗断然发布了一道敕令——赐牛仙客陇西县公之爵,实封食邑三百户。

  这回轮到张九龄彻底无语了。

  牛仙客事件后,张九龄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与此同时,李林甫则扶摇直上,成了玄宗跟前的大红人。虽然李林甫在名义上还不是首席宰相,但玄宗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张九龄。

  局面演变到这一步,张九龄在玄宗眼中仅存的最后一个优点,也就是他那不计个人得失的坦荡公心了。尽管玄宗对张九龄的名士做派越来越难以忍受,可他也知道——无论张九龄如何与他面折廷争,毕竟是出于公心,并非出于一己之私。所以,至少在表面上,玄宗还必须尊重这样的宰相。

  ……

  圣上不顾风度,怒斥张九龄:‘天下之事都由你做主吗?’”

  李俅道:“圣人如此讨厌张九龄吗?”

  李琮叹道:“圣上只是不喜欢张九龄的犯颜直谏,但一直欣赏他的才学和风度。张九龄病逝后,圣上常常追思不已。每次拔擢官员,圣上总是会问此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李俅奇道:“若是如此,圣上为何在重大人事任用上总是否决张九龄的意见?”

  李琮道:“这就是权力的傲慢。圣上睿智神勇,有唐以来,唯有太宗皇帝能与之媲美。无数次成功的经验也让圣上无比的自信。他不可能犯错,也永远不会犯错。

  张九龄就是一面镜子,让圣上看到他的缺点。

  而李林甫则如蜜糖,将圣上封神敬仰。

  一来一往,两人命运相悖,而国运也随之移星转斗。”

  李俅大急:“父王,慎言!”

  李琮道:圣上登基以来,所任命的宰相中,姚崇推崇通达,宋璟推崇法治,张嘉贞擅长基层负责,张说擅长文学修养,李元然、杜暹崇尚节俭,韩休、张九龄崇尚正直,各有各的长处。张九龄被罢相后,这十数年来,朝堂众臣为保官位俸禄,再无公正直率的奏表。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