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章 邻家有女_蜀山悬剑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高宗皇帝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

  这两块碑石是高宗永徽四年由玄奘大师亲手竖立于此的,世称《雁塔圣教》。

  南门的券洞两侧镶嵌有多通题名碑,皆是大唐新中进士的题名碑。

  大唐规矩,新进士及第后,天子会于杏园赐宴。御宴结束后,进士们会奉诏来慈恩塔下题名,再结伴去曲江畅饮。俗称“雁塔题名”和“曲江流饮”。

  十年寒窗苦读,才换得金榜题名。这是士子们最高光的时刻,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和平步的青云……

  白复在券洞停下脚步,默默注视着两块石碑:一块署名徐重的石碑,被擦拭的干净透亮。所提之字,大气稳重,字字鎏金。

  另一块石碑,孤零角落,残留蛛网,黯淡无光。龙飞凤舞、豪情万丈的字迹下方,刻着桀骜不驯的署名——邓弼。

  ……

  大雁塔高耸入云,气派非凡,塔高数十丈。雁塔最初仅为五层。在武曌一朝,被加高至十层。

  站在塔顶,俯瞰脚下,恢弘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少女一指大雁塔的顶部,道:“白玉枕就在塔尖。”

  此时院门虽开,但塔门还锁着,无法入塔,拾阶而上。

  少女不急不忙,足尖一点,腾空跃起,去势如鸟,眨眼间,已到数十丈高的宝塔上。远远望去,像一只灵巧的云雀。

  少女将手探入塔尖,从一座小小的佛龛内,取出一个石匣。

  少女朝白复扬了扬手,随后张开双臂,纵身一跃,跳下高塔。

  少女似乎有意卖弄,如鹰隼猎兔,一个俯冲,一头扎向地面。速度之快,连白复也为之咂舌。

  距离地面还有一丈时,少女鼓荡衣袍,一个旋身,缓住下坠之势,如一片羽毛,稳稳落在青砖之上,毫无声响。

  “好功夫!”白复由衷赞道。

  少女将石匣打开,递给白复,正是令无数人夜不能寐的御用宝物——白玉枕头。

  ……

  白复抬头望着少女,惋惜道:“先不论忠孝大义,仅说安身立命。

  如今生逢乱世,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贵帮少年武艺高强,不从军立功,却靠偷盗为生,岂不是暴殄天物?”

  少女杏眼圆瞪、柳眉一扬,不屑道:“你随我来,距离别超过一丈。”

  说罢,飞身上梁,穿屋跃脊,在坊墙、屋苑间飞檐走壁,轻盈矫捷。

  白复紧随其后。

  光天化日之下,在府宅屋顶上窜跳,实在太过显眼。

  诸坊望楼林立,望楼烽候居高临下,监视盗匪火情。要想不被高度戒备的烽候发现,难如登天。

  白复虽然轻功高绝,也不能办到。

  然而,少女似乎并不在乎,飞纵窜跳,如无人之境。穿越过数坊,望楼都没有任何警戒鼓响。

  白复自叹弗如,一边琢磨少女的飞纵路线,一边观察望楼方位。

  过了许久,白复才恍然大悟。

  少女看似漫不经心的穿街走巷,实际上,路线都是经过周密的设计。借助亭台楼阁的假山、幽深曲巷的院墙、四通八达的漕运水渠、往来穿梭的舟船车马等,躲过望楼烽候的瞭望。

  所过之处,皆在望楼烽候的视线死角。偶有暴露之处,也是在烽候轮值换岗之时。

  这就不是高绝的轻功所能做到,还需对长安错综复杂的地势、对戒备森严的防御体系了如指掌。

  可见,少女不仅是土生土长的长安本地人,其麾下帮众,也有不少隐匿在京兆府、不良人、坊守里卫的暗桩。

  有了这些势力,莫说偷盗王侯贵胄的府邸,就是出入皇宫盗宝,亦是探囊取物。

  想透这一点,白复瞳孔猛然收紧,产生了另一个困惑:少女为何要把这么重要的情报告诉自己?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