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民工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沪上博览会马上就要召开,但杨锐对它失去了兴趣。∈↗,现在最要紧事情是政府政策的调整——西线战场双方已经‘奔向大海’,堑壕战势必发生;即便坦克的使用会改变战争进程,中国也能给德国提供反坦克武器以及反坦克战术使战争持续下去,更何况德国人本就对坦克不感兴趣,英法如果不使用,他们未必会用。

  在不要忧心欧战战局的情况下,确定今后的长远国策,同时将其与开国后所实行国策顺畅的衔接就是尤为重要了。比如造船业,战后肯定会出现大规模失业。虽然在杨锐看来,除了江南、南京、青岛、旅顺、天津这五家,其他造船厂都不是政府建的,他们要倒闭就倒闭,要破产就破产,和政府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考虑到伟大苏联的影响,那些私营造船厂的失业工人还是要给条活路的。以工部徐华封的建议,技校生完全可以转到铁路建设部门和工业部门,现在那里正缺人,而只会鼓捣铆钉的临时民工,就只能去修路了。

  造船业是一个例子,再有就是实业界的协调。政府将逐渐转而扶持农业,工业除了在关税、厘金、管理、技术上扶持外,将任其自生自灭。自生自灭是杨锐的用语,其实只要收回关税,那么工厂主们的日子将好过的很,只是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再好的商业环境和政策工厂主们也会要求政府资助这、协助那,这种得陇望蜀的心思最让人恶心,似乎政府不贷款、不奖励。实业就永远不可振兴一样。

  这种心思在沪上总商会的上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那份万言书老调重弹了一些实业救国、洋货盈市、白银外流、夺回利权的大道理。还列了一个振兴实业十策。这十策除了收回关税、废除厘金这两策外,其他都是要好处的。这就让杨锐更加不悦,他越来越认为,振兴工业政府的义务只在于三点:一是扩大内需外贸,增加商品市场规模;二是健全完善商业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三是关税自主合理税负,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商业环境。这三点下还成长不起来的企业,那趁早死掉以免给后来者挡路。

  在昨日的会议上,杨锐所提及的工业振兴三策获得了除张謇以外所有人的认同。张謇对此没有反驳,但他举了日本振兴实业的例子。认为日本当今大公司都是政府扶持起来的,而唯有组建大公司才能有利于商业竞争。

  日本的例子确实很有说服力,可以美国反托拉斯为例,巨型公司虽然有利于国际竞争,却不利中小型公司成长,一个巨无霸公司和无数中小型公司这两种企业结构,杨锐认为后者更富有竞争力,要知道按照帕金森定律,越大的公司官僚作风越加严重。

  日本巨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