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 报应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元培家里也正吃着早饭,饭桌上除了妻子黄仲玉外,还有已故前妻王昭所生的次子无忌,黄仲玉所生的长女威廉、三子柏龄。这和杨家一样是五口人,不同的是,无忌十九,威廉十三,最小的柏龄也有十一岁,这么大的孩子都懂事。食不言寝不语,一家人安静的吃饭,不过一夜未睡的蔡元培明显没有食欲,只吃了两口就回书房看书去了。

  杨锐这个总理一辞职,内阁解散后他这个学部尚书也当不成了,而稽疑院代表又屡次对各党派提交的总理候选人做弃权处理,使得政府一直由虞辉祖、谢缵泰为首的看守内阁管理。虽然,辞职以自清的行为在他看来是对这个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却没有多少人指责这种行为,反倒是几乎所有人把矛头指向他,认为是他想坐总理的位置,所以用‘拿破仑第二、王莽第二’之语逼走了杨锐。他是整个事件的责任人。

  杨锐辞职的次日帝国日报就给他封了一个‘当世东林党’的外号,并认为总理真想篡权的话,开国那会就做了,何必等到以后。帝国日报是大报,所以算是客气的,一些追求发行量的小报则把他以前的往事翻了出来。着重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拒俄时他根本就不想革命,只希望满清能出兵拒俄,这可谓是无识;第二件事是杭州举义后革命军大败于清军,他虽自杀以谢罪,却使得革命军士气大衰,根本没有后来总理那封电报所展现的决断和魄力。这可谓是无能;第三件事便是被俘后他受满清优待,一直苟活到北京光复。此时全国已基本在复兴军掌控之下,他完全是坐享其成。此所谓是无功。

  一个无识、无能、无功之人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去指者一个有识、有能、有功之人,报纸上说这是嫉妒功臣、陷害贤良,根本就是小人行径。文人是无良的,特别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骂的更是毫无顾忌、痛快淋漓,根本就不知道蔡元培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

  舆论如此,各国的大使也对杨锐辞职表示不安,眼下布尔什维克正在和德国谈判,打算退出战争。而中国远征军因死守巴勒迪克,损失据称接近十万。此刻因为海运不便美**队抵达欧人数不到二十万,德国人却开始从东线抽兵,各国政府都希望中国政局能尽快恢复正常,尽早对欧洲增兵,是以对杨锐辞职从根本上反对。为此,各国学者都对中国现行政体进行论证,认为眼下中国最合适的就是一党独大,开明**;日本人也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居然还邀请杨锐去日本出任总理大臣。

  舆论、洋人,两者互相配合间,稽疑院诸多代表也开始表示不满,一些代表公然宣称:民主不能当饭吃。自由不能拌菜炒。现在国家不是实现民主和自由的问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