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章 友谊2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伟大的杨竟成同志曾经总结过:革命总是从公知嘴炮党开始,他们以人性和善良为工具,不但瓦解和破化现有的意识形态,直到统治者被推翻或者他们被收买;而后,在他们的指引下,果决的革命者开始行动,比语言更为可怕破坏正积极展开。罗伯斯比尔口中的‘反抗暴政的**政体’向来比现有的统治集团更冷酷、更残暴。但,如果获取政权后革命者的狂热不能得到冷却,追求美好的鼓吹者、以及残酷冷血的行动者没有稳定者来终结清除,那么法国大革命的结局便是一切革命的模板。

  在中国,康梁、严复就是革命的鼓吹者,革命的根源也来自于此;而后,从杨衢云开始,孙汶、唐才常、黄兴、陶成章、吴樾之类的行动者纷纷涌现;不过在这个时空,杨锐的角色是终结一切嘴炮党和行动派的稳定者。除了封锁、逮捕、驱逐、消灭之类的手段外,他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法制化,只是,犹带中二之气的他最终会发现这些办法并无多大效用。

  中国情况如此,在俄国,十二月党人、普列汉诺夫、以及伟大的列宁同志和那一干社会革命党、立宪革命党人都是革命的鼓吹者,而行动者则一直可追溯到刺杀尼古拉一世的炸弹党、虚无党、以及红军创始人托洛斯基。只是这两类人并不难得――心中向往着真善美、同时善于演说和写着的人自然会成为鼓吹家;心中同样向往真善美,同时愿意为革命和自由献生之人,自然是行动者。唯心中充满假恶丑、利己十足手腕强劲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稳定者,而斯大林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人。

  在之前的历史里,杨锐深信斯大林同志是个暴君、残忍无比的刽子手,但身临其境重看历史后。他又觉得斯大林同志是俄国革命不可缺少的人才。虽然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但党内军中若不清理那些鼓吹家和行动派,苏维埃政权就无法彻底稳固。毕竟俄国革命鼓吹和行动的历史太过悠久、影响也极为深远,可新次序应该建立在人们的脖子上而不是心坎里,于是大清洗成了凭借技巧和斗争上位斯大林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无私善良的人因为理想和愤恨开启了革命。而自私邪恶的人却因为现实和权势悄然结束着它,这便是革命一个完整轮回。明显的,杨锐认为自己在后一点上无法与斯大林同志媲美,加上日后中苏合作、雄霸欧亚大陆的远望,他禁不住在斯大林同志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希望能获得他的友谊。

  此时的斯大林同志正身处困境,如果他的任务不能圆满完成,那么势必会影响他在党内的前途――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交通几乎瘫痪、燃料煤炭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准备了两辆专列,以求他们能挽救濒临灭亡的苏维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