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转身4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太炎和王季同两人一文一理,而这场晚宴其实就是一场事关今后政策走向的辩论,而且这很可能是最后一场涉及整个国家制度调整的辩论。之前杨锐的方向是飘忽的、是不确定的,即便嘴上说着要百姓服务,可他从来就没有落实这一点,或者换句话说,他做的那些事情看似落实了,可背后依然留有后手,就像保定那个谁也不知道的总理特别办公室一样。

  要想让这样一个善于随机应变的人(杨锐要是知道国粹党们对自己的评价是随机应变,估计要笑趴下。他所知道的无非是斯公模式、邓公模式、以及现在走的美国模式,它们都是实现工业化的途径,而外交和内政将决定中国采取那种模式。中华不是麦克思主义国家、列强没有封锁自己、更没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来帮自己建设工业化,所以不走斯公模式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再像之前那样左右游弋,确实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分封法案就是一个定海神针,同时也是一个测试,即便它不代表百姓的利益,可杨锐对此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拒绝,要么接受,而不管拒绝还是接受,他的立场都会显现出来,无法游移。

  以王季同的判断,杨锐最可能的选择是断然否定分封法案,而后宣布大中华国的权力属于五万万民众,他很有可能会代表五万万民众和分封集团划清界线。如果是这样,那自己等人就很有可能替代齐清源的角色对其施行苦劝逼宫,因为一旦杨锐离开通化回到北京,他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也许是清洗、也许是下台,反正不管是什么手段,自己这些人是不可能再在政坛上呆下去。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齐清源先跳了出来,然后蔡元培在京城发动政变,杨锐九死一生后居然否定了之前的立场。变得和自己这些人一模一样。开始王季同还不敢相信,但听闻后面的宗教政治和宗族政策,他感觉杨锐说的最少有八成是真的。只是他还要和章太炎不断的与其辩论,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这样想的。还是对自己的缓兵之计,好在以后一网打尽。

  听完杨锐税收减少后对于美国威胁的工业策略,王季同断然道:“竟成,如果只是战前三年开始军工建设,时间肯定来不及。”

  “军火工业提前三年就可以了。军事相关的工业在神武十八年启动,也就是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就开始,投入要看局势。我相信在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任期时,我们就能务实工业基础。虽然规模不会像美国那样庞大,可也是五脏俱全,而且是战备级别。我以前说的东北油田也将在这个时候开发,万一北庭那边发生意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石油来源。”杨锐道。

  他说罢见王季同还是一脸严肃模样,只好再道:“真要和美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