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二章 发生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反犹、反布尔什维克、反法这些思想在德国早已根深蒂固,但缺少希特勒,这些东西就不能汇集成一个体系,并巧妙的灌输到每个德国人心里。以戈培尔为例,他虽然是斯特拉赛的秘书,并曾在内部会议上叫嚣着要把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小资产阶级分子开除出纳粹党[注141:《第三帝国兴亡史》,p182],但在接下来的接触里,他被希特勒彻底折服了,之后,他离开了斯特拉赛投靠了希特勒;希姆莱也有相似的经历,他之前也是斯特拉赛的秘书。

  希特勒的讲演天赋和女人式的狡诈使得很多党内‘敌人’最终变成了自己的支持者,对于实在无法说服的斯特拉赛和始终敌视资本家的罗姆,也能压制到长刀之夜;这仅仅是内部,如果说波兰战役是第三帝国经济崩溃前的必然,那之前利用英法绥靖而进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捷克,以及对法的战略选择、对苏的时间选择,则是希特勒战略艺术(或者说是狡诈)的逐次体现,这是其他任何德国人都无法做到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奇迹,使得德国从最辉煌的登峰轰然落地。

  在如今的国社党中,戈林夫妻是众望所归的存在,但缺少希特勒的指引他难以达到希特勒曾有的地位,而在斯特拉赛及其弟弟奥托・斯特拉赛的领导下,国社党内部始终弥漫着社会主义、财产国有化的言论,对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德皇复辟,以求获得某种合法性。确切的说。不具备希特勒天赋的他,无法团结大多数人。更无法从更深角度挖掘民族主义,从而构建一个能对抗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抗衡斯特拉赛。

  在杨锐的论断中。德国命运是可怕且悲惨的,俄国内战的恐怖早就被戈林所知,想到德国也要经历这么一场内战才能最终存活下去,他的脸色满是悲伤。他虽然是一个善于批判并有狂妄潜质的人,但却并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况且以他对国内民众的了解,越来越愤怒的人们要么把敌人撕碎,要么被敌人撕碎,再无其他解决之道。

  想到这里。戈林失声问道:“大人,难道德意志以后永远只能是一个二流民族?”

  “当然……不是。”杨锐笑道,他很高兴戈林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德意志的前途在德法结盟,一旦德法结盟,那么谁也拿你们没办法,包括英国。英国无法拆散你们,若他想借助美国,但美国的特点是只要政治理念与他相近。他就难以找到战争借口,尤其是对欧洲。”

  “但这是不可能的,大人,这不可能的……”戈林摇着头。不敌视法国已经很艰难了,还想着德法结盟,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看看亚洲吧。中日之前也是敌人,但现在却是盟友。而且越来越亲密。”杨锐道,“我知道法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