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二章 顾家投效_建造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现?”

  “当然!”李元瑷眯着眼睛看着顾靖。

  这个顾家家主,还真不简单,一语道破了关键。

  为什么读书人那么少?

  实在是僧多肉少。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朝廷,朝廷取才,当下还是以举荐为上。

  科举入仕,只有一小部分。

  天下学子那么多,只争取小小的名额,那是难之又难。

  可见读书人求官不易,为求一官半职,那是费尽心思。

  即便是卢照邻、李白这样的人物,一样得投书求仕,看达官贵族的脸色。

  其他人更加不用说了。

  李元瑷徐徐道:“顾先生不觉得朝廷这几年已经开殿试取才,对于科举越来越重视了?不怕给先生透露一二内幕,科举取士,将会渐渐加重份量,从而取代官员举荐。而且即便是官员举荐,对方也必须拥有一个读书人的身份。”

  他刚想说秀才,但很快就闭嘴了。

  秀才在明清那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

  而在唐朝秀才指得是优异之才,秀士,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称呼的,秀才科是科第最高的等级。

  大唐至今,每年仅有一、二人得中。

  秀才的地位比状元可高多了。

  “孤打算在江南设立考场,取成绩优异者,为生员。生员可得诸多便利,如可自由与各地府衙任职。可往各地书院租借书籍,成绩优异者由官府资助,入京赶考,成绩特异者,可举荐入国子监学习等等。”

  “总之,孤要让整个江南都充满了求知欲望。”

  顾靖再次道:“可殿下想过没有,若人人求学读书,田地无人耕种,那该如何?江南粮仓,国之命脉。倘若因此导致粮食歉收,罪名可是不小。”

  “无妨!”李元瑷毫不在意道:“读书人也要吃饭的,真正穷苦人会把握好各中分寸。而且我倒是希望多一些狡猾的读书人,会为了节省劳力,多抽些时间偷懒,而各种想办法给自己减负或者让田地增加产量的人。”

  读书让人进步,粮食从来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减产。

  反而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衍生各种增加粮食的方法。

  顾靖缄默片刻,对着李元瑷深深作揖道:“在下服了,吴王胸怀沟壑,江南能够等来吴王,实乃江南之大幸。某代表顾家,愿意跟随殿下为宣扬圣人文化出力。且努力促成江南其他士族重视科举,让他们成为第一批进入江南考场的学子。”

  李元瑷微笑道:“顾先生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顾靖作揖道:“顾某亦觉如此。”

  李元瑷让狄知逊送顾靖出驿馆。

  看着顾靖离去的身影,李元瑷轻声道:“还想着杀鸡儆猴,不想这般顺利。这个顾靖倒是个人物……”

  走出了驿馆,顾靖与狄知逊拜别,出门与同行的家丁回合,翻身上马,看了一眼驿馆,长吐了口气,道:“回去吧。”

  他心底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