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七章、姓虽有异,其实一国_勒胡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威风啊,可惜自己不可能做唐太宗……只是对此,他心中别有计较,当即笑道:“卿等所言,各有其理,吾记下了,容再斟酌。”当然不可能这就把新国号给定下来,一旦泄露出去,你一边儿上辞表,一边儿就定国号,吃相未免太难看了吧——即便没几个人会把那辞表当真。

  ——————————

  既然天子已下禅让之诏,那么清理尚书省就不再是急务了——反正一朝天子一朝臣,迟早是要改组的——但裴嶷仍建议先下和济入狱。

  这一方面是示天下人以诚——我率兵归洛是向中朝官僚们问罪,为了解决从兄的疑案,倘若因为天子起意禅让,就把本愿给扔了,岂非可笑复可鄙么?另方面也可安定人心,表示大司马只罪和济一人,其余几位尚书或可继续留任——当然啦,留任多久且另说。

  汝南和氏也算是二流世家,然而家系不繁,于乱世中多数罹难,导致其势日蹙,如今的和济,基本上就是荀氏的一条狗而已——还是条不怎么好用的狗。那么严惩和氏,既可以敲打荀氏,又不至于引发朝野间太大的动荡——况且听祖纳前日所言,也是打算把和济推出来当替罪羊的。

  只是华恒既已圆满完成了裴诜托付之事,乃不肯再审和济,只得命之以廷尉。廷尉之职在秦汉本为九卿之一,掌天下刑狱,但东汉后其权柄渐为尚书省所窃夺,不仅形如尚书省外派机构,而且相关重大案件,廷尉还须与尚书共同审理。

  裴丕之死,自然算是重大案件了,而且要审讯的还是一位尚书,则省内自当命人协理。这一重任,最终就交到了裴嶷的头上——既捕和济,裴该遂奏请补裴文冀为尚书。

  裴嶷并未苛待和济,给他准备了清洁的囚室,每天好酒好菜供应着,只是偶尔交付纸笔,请他回答几个问题罢了。因为不着急审——反正也不会得出什么明确的结果来,只待禅让之事尘埃落定,到时候还不是我说啥就是啥么?

  然而和济虽无能,却也没傻到家,自忖必死,茶饭不思,每日唯向隅哀哭而已。

  此乃后话,至于裴该,既上辞表,随即便跑去探望老朋友卞壸卞望之。卞壸前日被从西门堵了回来,一时气结乃致昏厥,终究不算什么大事儿,休息两天,病情也便缓和了。只是从前不知洛中竟生此变,等到听闻后,这颗心就再也落不下来啦,每日必使家奴往市上打探,好向他通报最新的情况。这一日家奴来报,说天子下了禅让之诏,卞壸不禁大惊失色。

  正在彷徨无措之际,忽报大司马来,急命二子卞眕、卞盱搀扶着自己,前往府门前迎接。裴该一下车便趋前扶住卞壸,情真意切地说道:“卞君,数岁不见,白发竟生——该实在是想念卞君至深啊!”

  虽说人心厌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