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9章 分歧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吃了一惊,连忙拿起两页纸,一左一右的铺开。

  文章标题是《文武论》,作者叫盛宪,会稽人,荀彧似乎有点印象,但此刻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作者或者文章内容上,而是在笔迹。然而他并不需要如此谨慎,纸面有星星点点的墨迹,而且位置基本相似,早已说明这不是抄写所致。

  一颗颗汗珠从荀彧额头沁出,浸湿了鬓发,沿着脸颊往下滑,又湿润了胡须。汗水越聚越多,最后顺着打理得很清爽的胡须滴在纸上,洇开了墨迹,化作一团污渍。

  荀彧抬起头,脸色苍白,唇边的胡须不由自主的轻颤。“会稽……来的?”

  “吴郡。”刘巴摩挲着手指,同情地看着荀彧。刚刚看到这些文章时,他的心情和荀彧一样震撼。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不管他们怎么追赶,他们都跟不上孙策的步伐,只能疲于奔命。

  荀彧忽然明白过来,不禁苦笑一声:“我终于明白孙策为什么不重视经学了。”

  刘巴静静地看着荀彧。荀彧这句话说得没头没脑,可能有无数解释。荀彧看着案上的文章,又看看刘巴,拿起那张纸抖了抖。“这应该是与拓碑相仿的技术,只有工匠想得出。”

  刘巴很意外。他本来以为荀彧会说这种技术对以经学为根基的世家有什么影响,没想到荀彧首先想到的却是什么人才能发明这样的技术。看来荀彧这段时间经常出没于工坊,又和少府的工匠接触得太多,满脑子想的都是技术、技术,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满身铜臭。

  刘巴有些担心,荀彧最后会不会和孙策一样,变成唯利是图的人?他不反对商人逐利,但荀彧身为执政,如果他的眼里只有利,那就是舍本求末了,朝政必然败坏。

  刘巴咳嗽了一声,提醒荀彧。“令君,是谁发明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后果。吴会这些年来学术渐丰,可是比起中原来依然大有不如,当初调孙策任会稽太守正是希望他无人可用,现在有了这样的技术,吴会文化不昌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用不了几年,吴会的读书人就会多得惊人。如果他们都是研习圣人经典,推行德政王道,那还没什么问题。如果他们都像孙策一样研习百工之技,恐怕……”

  刘巴没有再说下去,但脸上的神情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孙策本人就不喜欢经学,他在吴会主政怎么可能推行德政王道,他只会行霸道。

  他是小霸王嘛。

  荀彧深有同感,却不想附和刘巴。他心情很烦躁,这时候轻易发表意见容易有失误。他重新拿起一张文稿,强迫自己读文章。文章很长,展开来有一丈长,但文章的间距得当,看起来并不觉得拥挤,每列之间还用竖线隔开,一目了然,书法也很工整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