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们的收入。

  而济宁州各县雇佣的劳力,也是按照人头日结工钱,在锦衣卫的严格监督下当日发放银两铜钱。

  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学会在劳作中偷奸耍滑,在现银结算工钱、每日管两顿饭的双重刺激下,所有工程的进度都进展迅速,数十上百处村庄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已初俱形态。

  这些供灾民居住的屋舍都是以黄泥土坯为材料建造的,对于饥寒交迫的灾民来讲,能有个遮风挡雨的住处已经是邀天之幸了,哪里还嫌弃是不是木屋硬石建造的住所。

  为了提高官府职官吏员用心做事的积极性,朱由检也是拿出了巨额赏银来鼓励和奖励他们。所有参与这项浩大工程的官吏,按照等级每月领取相应的补贴,勤勉职事的官吏还会得到另外的奖赏,而这项银钱的发放直到所有灾民都得到妥善安置为止。

  既有锦衣卫和御史的双重监督,又有大量补贴的诱惑,向来懒散傲慢、办事拖沓的官吏们迸发出了巨大的办差热情,几乎所有人都情绪高涨的投入到了繁杂琐碎的差事当中,很多人的心性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不管是济宁州和下辖的各县,还是兖州府的士绅们,也从这次大工程中受益良多。

  各种海量物资的采购,户部及工部官吏都采取了就近优先的举措,直接下单给士绅们设在城中的各种商铺,而后还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将士绅家中存储的粮食几乎购买一空。这次粮食采购受益最大的便是设在兖州府的鲁王府。

  户部官吏以每石五钱银子的价格,从鲁王府采购了近三十万石粮食,鲁王府一下子就净赚十几万两白银。

  因为这些粮食都是王府的佃农上缴的租赋,所以几乎没有成本。

  随着简陋的基础设施即将修建完毕,大批的北境灾民以县为单位来到了济宁州,随同而来的还有灾区当地的官府吏员衙役。

  就在绝大多数灾民们还在城镇附近扎下窝棚等待安置的时候,成百上千的青壮在官吏们的看护下分成数队,趁着秋风乍起,荒草树木逐渐枯萎的时候,数十处火点被引燃。熊熊燃烧的大火借着风势肆虐着南四湖周边的无人区,几丈高的火苗日夜不熄,将夜晚的天空照的亮如白昼一般。

  等到大火被一场连绵数日的秋雨浇灭之后,没等老天彻底放晴,也没等地面彻底干透,无数衣衫褴褛的男女青壮,肩扛手提着铁锨锄头柳筐簸箕等各种农具,迈入被大火烧的焦黑一片的荒地、洼地,玩命一样的开起荒来。

  这场大开荒波及范围是如此的广泛,南四湖周边的数个州县全部被囊括在内,只要是在南四湖及周边的河流能灌溉到的荒地都被人群所覆盖,原先荒无人烟的原野中到处都是灾民。这些灾民都是以原属县乡为单位,在原先属地官吏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劳作的,这种做法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人多而产生的混乱状况。

  微山岛也在这次的大开发之列,原有小村落的周边,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便盖起了上千栋土坯茅草屋,几座以石头为基的小型粮仓也修建完毕,村中的两条小路也被扩宽和延伸。

  随着房屋的建成,在官府的安排和组织下,前前后后有五百余户、两千余口人家迁入了岛上,安静的微山岛上顿时充满了人气和活力,但同时也让那几十户原住民感到了极大的不适应。

  随着新迁灾民开始开荒拓地,一片片的荒原树林很快变成了能产粮食的良田,官府不断地将各种物资运送到了岛上,一架架水车也陆续竖立起来,灾民们没日没夜的修建着通往田地的水渠,持续数年干旱的阴影下,这些灾民们充满了对水的渴望和期盼。

  南四湖周边村庄的建设以及荒地的开垦,在冬日第一场雪到来之前终于暂告一段落,原先的荒原已变成了连片的田地,大量的熟石灰被撒播到了翻出的泥土中,用以杀灭田地里的各种危害庄稼生长的虫卵,这些田地经过一冬天的晾晒后,来年开春就能种植庄稼了。

  崇祯九年就这样在灾民们对来年有个好收成的期盼下走了过去。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