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畴也顺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双方哨探遭遇之事,说起来也是可大可小;东奴出身通古斯之深山密林中,举族向以渔猎为生,猎取虎豹熊鹿时皆是先遣人探寻其踪迹,之后设伏狩之。故此,东奴将此习性带入战阵之中,惯以遣哨探前出百里甚或更远为能事,往大处讲,此举乃其探我粮道之计,往小处讲,此番遭遇战或许因其林中迷失路径而偶发。”

  看到沈世玉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洪承畴微微一笑,端起茶水品了一口之后继续道:“昆岗,此战早为我方所料,各城堡亦是备足辎重,就算东奴断我粮道又有何妨?其十余万大军云集,日耗几多?宁远以北之村镇早就坚壁清野,其何处就粮与我?再过数月,待其粮草不济、后方不稳之日,便是我等建功之时!”

  宁远城东南四十余里的镇远堡中,东阁大学士陈奇瑜正在守备官署的书房内翻看前方送来的军情通报。

  就在上个月接到崔行云部报捷文书之后,朱由检召集相关重臣对此进行了会商,众人一直认定,建奴哨探深入之举就是为了探查官军的粮草辎重存放处,并且对此处进行突袭的可能。

  陈奇瑜再次提出,粮草重地关乎到大战的成败,须择重臣亲督,以防后方大意之下为敌所趁。

  在场众人当然都明白他的话中之意,但除了孙传庭和杨嗣昌以外,其他人在军略上都无法与这位知兵重臣相比,而孙、杨二人各自有重任在身,根本无法分身兼顾这等要害之地。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朱由检决定派遣陈奇瑜赴关外坐镇,专责粮草辎重事宜并便宜行事,其顺天府尹一职由礼部左侍郎、国子监祭酒倪元璐接任。

  而孙传庭则率领一万余秦军,和秦良玉率领的一万白杆兵一同出关,在宁远以南扎营待命,以防为建奴侦知行踪,孙应元率领勇卫营剩余兵马则是提前做了相应的部属。

  随后杨嗣昌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发出指令,让关外各部做出龟缩之态,不用对建奴哨探采取拦截行动。

  翻看完最新的军情通报后,陈奇瑜陷入沉思之中,随同他一起来到关外的的陈奇之给他续上热茶后悄悄退出了书房,随后转身把房门轻轻掩了过来。

  陈奇瑜知道杨嗣昌的意思,就是用辎重之地做饵,诱使清军来攻,然后以重兵聚歼来犯的清军。

  从他所在的辎重仓房到松锦前线,这段路程有近两百里的距离,沿途堡城有六座,驻守的官军总兵力多达近两万人,若是清军真的敢兵行险着,那就要承担后路被断的巨大风险。

  在看过最新的军情通报之后,陈奇瑜心中断定,清军十有八九会来,并且兵力不会少于三万之数。

  据镇远堡的夜不收回报,近几日在辎重营地周边,总共发现了不下三队清军哨探,围着占地面积巨大的辎重营地四处观瞧。

  很明显,清军哨探是在探查有明军守护兵力和布置,然后再决定派遣多少人马,从何处进攻更为合适。

  明军的辎重营地就在镇远堡以东十里之处,背靠渤海,南接群山密林,只有西面和北面可以被攻击。

  而守护辎重营地的只有五千名秦军官兵,由副总兵张远统领。

  这五千人被分作了两处,分别在辎重营地的西面和北面扎营,整个布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相信清军哨探除了留下人手继续探查之外,肯定已经有人回返通禀,好让其主将做出决断。

  而从哨探回禀到清军大队兵马过来,最少需要五至七日左右,每多一日,清军近二十万人就多一份消耗,这种巨大的消耗将逼迫清军做出冒险的举动。

  想到这里,陈奇瑜不禁心中冷笑不已。

  清军万万不会想到,他们探查到的只是明面上的东西,真正要命的却是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