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的四轮车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这就是著名的四轮车转向问题。

  大明并不缺少能工巧匠,他们缺少的只是一种思路和创意。

  只要有人把创意和想法说出来,这些心灵手巧的匠工们就会把你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物品,甚至更胜你的想象。

  就在朱由检凝神思索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军器监到了。

  事先得到通知的工部尚书范景文和左右两个侍郎、挂工部尚书衔的毕懋康、已升任军器监监丞的毕懋康的门人张继孟,以及他醉心与研发而无意科举的两个侄子毕登辅、毕登翰等人,全都站在军器监的大门处迎接朱由检的到来。

  “臣等参见圣上!”

  范景文等人拱手作揖行礼道。

  而张继孟等人则是行了跪礼。

  前段时日,朱由检已经下旨申明,除非祭祀大朝等重大场合,日常四品以上官员见到皇帝无须跪拜,一律以揖礼代替。

  这项开明的举措受到了所有高官的一致好评。

  皇帝此举明显是带着尊重之意,而文人们最向往的就是唐宋时,大臣与皇帝“站”而论道的样子。

  “众卿免礼!今日朕是来看四轮马车的,只是不知实物与朕所想一致否?”

  一身便服的朱由检笑着摆了摆手后开口道。

  “启奏圣上,实物已是于数日前打造完毕,几名工匠又经过些许改动后方才宣告完工!至于是否入得圣上之法眼,臣也不得而知,但此物较之以前之两轮车确实是有天壤之别!”

  范景文笑着拱手回道。

  自从皇帝遣人将四轮马车的构想告知工部之后,范景文可是异常重视。

  作为大明少有的技术性高官,范景文对四轮马车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只要道路条件良好,四轮马车巨大的运输能力将会使得更多的货物在大明各地流通开来。

  因为范景文知道,在皇帝的授意下,硬化道路的利器已经制出来了,如果再配上四轮马车,那大明境内的主要道路将会变成繁忙的坦途。

  宋应星主持的水泥烧制工艺已经大功告成,并且已获得了朱由检的首肯。

  但由于窑炉太少的原因,水泥现在的日产量不是很高,两座窑炉每天只能产出约几百斤的水泥。

  已经生产出来的水泥现在都已在仓房中储存起来,并做了防潮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便要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先把运河通州码头到京城这一段的路面加以硬化,加快南北货物运输的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现在新的几座大型窑炉正在门头沟附近建设着,等到这些体积更大的窑炉建好并投入使用,将来水泥的产量就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毕卿,四轮马车前后车架之间的立轴使用何种物事供其运转?”

  朱由检背负双手漫步向军器监内行去,范景文与毕懋康左右落后半个身位紧紧跟随,王承恩落在两人身后,其他人则是远远跟在后面。

  一行人的前后左右都有便装校尉怀揣利器监视着四周,远处的高墙上有弓弩手的身影隐现。

  对于这种如同窗户纸般一捅就破的东西,朱由检并不担心工匠们造不出来,他最好奇的是立轴里面的轴承是用什么东西代替的。

  目前大明的车床还造不出铁或钢制的滚珠,那工匠们又是用的何种材料呢?

  “回禀圣上,圣上所问之物事确是极为要紧之物,若无此物,马车虽然造出但也无法运行。为激发工匠之巧思与干劲,老臣便于监中悬赏五百两纹银以求之,最终一名叫做孙宽的匠人想出了一个方法:用质地极硬之铁力木车成滚珠以使其运转,试行之下果然奏效!此举可谓是解了四轮车之最为棘手之难啊!”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