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暗的提示充耳不闻,坚决不入孔家一步。理由是衍圣公位虚悬,作为朝廷命官,他去拜见名义上还是庶民的孔兴燮于理不合,只要孔兴燮承袭爵位,他自然会亲自登门拜访。

  看到新任知县如此做派,曲阜的乡绅官绅们随即采取了有意无意疏远他的策略,而庄元洲对此也并不在意。在他的思虑中,曲阜只不过是他仕途的起点,只要能摸清皇帝的真实意图并且付诸于行动,然后在吏部考评中得到中等名次,那就不会阻碍他顺利的升迁。

  但是庄元洲很快发现,自从他这番表态之后,只要与他相关的几乎所有事情都变得糟糕起来。

  首先便是夏粮征收遇到了重大阻碍,朝廷给曲阜定下的一千石赋税征缴指标根本无法完成。户房典吏在征缴赋税期间,先后数次拿着各种表格找到庄元洲,然后逐一说明,某户本应上缴多少,但因田地干旱少雨以致绝收,故而无法征缴到位;某乡因为收割前突遇狂风冰雹袭击,以致庄稼大面积倒伏和减产,别说上缴赋税了,就连今年的口粮都成了问题等等。

  最后户房典吏坦言,今年的赋税征缴只能完成三百石,剩余的七百石空额已无力完成,只能请知县大老爷自己想办法了。要么是就拿这三百石上缴,然后在年末吏部考评中被评为劣等;要么是自掏腰包添上这个大窟窿,花钱买个平安,以保证在仕途上不留污点。

  这名典吏最后还笑眯眯地告诉庄元洲,如果知县大老爷想自费购粮,他倒是认识几名大粮商,保证比市价要便宜些许,并且还暗示,上任大老爷遇到这种麻烦事,最后都是孔家帮忙才完成了差事。

  庄元洲在不动声色的把这名典吏打发走之后,心里已经明白,这一切都是孔家在背后作祟,只要自己现在马上去孔家拜访,那这次的赋税征缴肯定会如期完成。

  对于孔家这种上不得台面的龌龊手段,没想到圣人之后气量如此狭小,庄元洲对此既感可笑又感失望。

  在前段时间四处体察民情的时候,庄元洲对孔家所拥有的田地财富已是大致知晓一些,知道曲阜应该承担的一千石粮食赋税,对于坐拥几十万亩良田的孔家来说如同九牛一毛。

  在皇帝和重臣们想方设法筹集粮食安置数千万灾民的情况下,每年田地中出产上百万石粮食的孔家却对此视而不见,而且趁机提高粮价大发横财,这种行径已经不能用龌龊来形容了。

  直到这个时候,庄元洲突然明白了皇帝为何深厌孔家,并且想要让孔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了。

  让孔家这数十万亩田地能够上缴赋税,这才是皇帝的根本目的,而衍圣公爵位一直虚悬,就是皇帝想借此拿捏孔家的手段之一,但是这种事需要有人去做恶人,自己不幸或是有幸,被皇帝给看中了。

  不对!

  一旦孔家数十万亩田地上缴赋税,那大明其他的士绅大户呢?圣人之后都能缴税,你们凭啥不能?

  皇帝这是打算要与天下士绅为敌啊!

  想到这里,庄元洲突然之间心跳加速,人也彻底醒悟过来,与此同时,心里顿时感到既惊又佩。

  他其实很清楚,大明现在根本不缺粮食,之所以粮价腾贵,主要是因为天下的士绅大户们,把名下不纳赋税田地出产囤积了起来,然后借着天灾人祸之际投入市场谋取暴利。

  而一旦皇帝这个宏大的策略最终达成,那太仓就会很快变得充盈无比,到时候不管何地发生多大的灾情,朝廷都可以从容应对,从而会避免再有崇祯初年大规模流贼事件的发生。

  手里有粮,心中才会不慌。

  可是,如果真要这样去做了,那可就会立刻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了,会被整个士绅集团所唾弃,若是皇帝顶不住压力半路放弃,那出头的人便会被当做替罪羊推出来,最终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同样,如果这个战略能够成功,那自己的前程将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将来位列朝班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入阁执政也大有可能。

  面对这个成功与失败并存的机会,自己该如何选择呢?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