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息传来到现在十余日的时间里,除了松江府和宁波府以外,江浙地带所有府州县官府主官们,每日都会接待成批的士绅大户登门造访,强烈要求父母官们上书皇帝和朝廷,尽早打消这种欲劫掠民众的强盗行为,以保障江南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各地大批士子生员也纷纷集结到官府门前静坐示威,抗议朝廷即将推行的苦民之策。

  江苏和浙江巡抚衙门也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或是致仕高官、或是在任高官的亲友等等各色人等登门问询,追问朝廷是否真要推行此策,并告诫两位高官,江南历来为朝廷赋税重地,若是此策施行,现今之繁华盛景眨眼间便会烟消雾散,希望两位抚台即刻上本皇帝,言明此事的危害性,不使刚刚稳定的大明再度陷入不可挽救之祸患当中。

  江浙两省各地主官中有人已经开始互通声气,准备联名上本,向朝廷阐明此策实施之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请求朝堂重臣们三思而行。

  这些人当然都是即将推行的新政的直接受损者。

  就像朱由检考虑到的那样,相对于士绅一体纳粮带来的伤害,它给出的补偿根本不够看,很多人根本没把那点补偿放在眼中。

  这些人心目中认定,补偿归补偿,我们给你做官,任何报酬都是应该给的,但想从我们手里拿钱,你这和流贼有何区别?

  陛下,你这是要造反吗?

  比起士绅集团强烈的躁动和反对声,扎堆定居在南京的勋贵们相对来说倒是显得安静了许多。

  他们除了各自连夜派人赶赴京城探听各种详情之外,在消息传回之前很默契的保持了沉默,甚至连江苏巡抚衙门也去过。

  对于这些坐看大明两百年风云变幻的勋贵们来说,看清风向再做决断,才是确保富贵延绵最好的方式。

  随着时间到了申时中,保国公朱国弼、定国公徐文爵、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忻城伯赵之龙等接到邀请的勋贵们全部抵达魏国公府,并在宾客的引领下来到了第四进花园内,徐弘基正在池塘边的一座客厅中等候着他们。

  这座整体用紫檀木打制的客厅分为两间,一进门的外间内已经点亮了数盏造型雅致、做工精巧的宫灯,里面掺杂了南海熏香的牛油蜡烛正散发出宜人的清香,四角都摆放着雕刻着吉祥图案的银盆,里面不带一丝烟火气的金丝竹炭燃的正旺,使得室内温度温暖如春。

  在外间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黄花梨木打造的八仙桌和八张放着软垫靠背的雕花座椅,由于时辰尚早,八仙桌上并未摆着酒菜,只有碟干果糕点放在上面。

  “欢迎诸位贤弟来府上做客,老哥哥我不良于行,就不出去亲迎诸位了。

  现下时辰还早,敢请诸位贤弟先行入内,咱们先叙旧闲谈一番再行宴饮可好?

  徐五,且去告知府中所有人等,无有吩咐,不得靠近此处百步之内!”

  就在朱国弼等人先后踏进客厅立定之后,徐弘基低沉而威严的声音从里间传了出来,众人闻声相互礼让一番后,按照爵位排序依次进入了一侧的议事堂中。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