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观光项目里增加了理工学院。

  自从大明内阁下昂藩属国发出了“邀请”后,各国国主先后将自己的子嗣送到了大明理工学院人文分院学习,方以智把这些人分别与大明举子安置在一起,在叮嘱举子们与他们友好相处的同时,也恳请那些名士大儒好好教导他们,这次既是故乡有人前来,那自然要去看望一下,顺便给本国的留学生留下生活费。

  来大明学习的费用可不低。

  这些留学生除却每人每年缴纳两百银币的学费外,另外还要支付被服、食宿费、文房四宝费、课本费、辅导费、外出观光费等费用,杂七杂八加起来,每年总计需要五百银币左右,这还不算休沐时外出餐饮娱乐的花销。

  好在前来留学的都是各国顶尖家族出身,不差钱的主,就算其本人在家族排不上名号,但是这点银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内阁辅臣们心里都清楚,这次各国打发来学习的所谓王室子弟,大部分都是在本国不受重视的那种,但这又如何呢?

  在内阁制订的计划中,只要这些人真心热爱和仰慕大明的文化,对大明忠心,那等他们学成回国后,大明会动用一切力量扶持他们上台掌权。

  这个策略会一直执行下去,要让藩属国从上至下,对华夏文明有彻底的认同才行。阁臣们认为,顶层决策者是最重要的,既然皇帝想要建设华夏文明圈,那各国的决策层必须要对大明朝廷的号令并行不悖,否则便应该被淘汰掉。

  与朱由检心目中各国睦邻友好、平等对待的理念不同的是,在内阁辅臣们,包括绝大多数重臣心目中,这些藩属国与大明行省没啥区别,那些个国主不过就是一省巡抚而已。

  不听话?换就是了,还怕没人愿意干?

  这几年大明从藩属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既有助于改善民生,稳定大明局面,同时又让自己和家人从中受益匪浅,这种非常显著的收益,也使得朝臣们对增加藩属国数量变得更加热切。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对从大明百姓身上吸血感兴趣了。

  因为大明太有钱了。

  随着银币的大范围流通,仅仅是回收银两铸成银币的利润,太仓每年就可获利四百万两左右,而吕宋铜矿的开采更是另外一大财源。

  四海商行以廉价雇佣当地人开矿,然后将作局设在吕宋的分局再将矿石熔化后铸成精美的铜钱,再用这些铜钱购买各藩属国的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大明百姓会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这些海外粮食,再用这些粮食喂养猪牛羊鸡鸭鹅,等到家禽家畜长大后拿到市面上销售赚取高额利润,这整个环节算下来,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大明百姓自产的粮食除了口粮外,以每石三钱银币的价格售卖给四海酒业,而采购的海外粮食价格却只有一钱银币一石,这一来一去,无形之中每石就赚了两钱,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明百姓想亏钱都难。

  其实有心人早就想明白了,朝廷这种策略,其实就是把原本该大明百姓负担的,转到了别人身上而已。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