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一章 内功与修真的区别_诸天万界蹭气运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咱再来说这修道一途。

  这修道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个大问题,正所谓纲举目张是也!

  从大了来说,修道又叫修真,追求的是超脱,是证得真我,反正不是砍人。

  从小了说咩,是养生,是延年益寿,是进一步的打破生命的桎梏。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借助天地乾坤之力;要借助天地乾坤之力就需要融于自然,天人合一;要做到融于自然天人合一就需要和大道产生共振,处于同一个频率。

  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

  当然,说到这大道似乎太过于飘渺难寻,连西出函谷,紫气东来的那位大佬,都只能‘强名曰道’,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嘛!

  众生皆在这大道之中,自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比较直观的去感受,或者说是去体悟大道呢?

  答案自然是有滴!

  同样是这位‘强名曰道’滴大佬,当年在他洋洋洒洒留下的五千真言-《道德经》中,留下过这样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神马意思咩?

  这一句话是以水喻道,大致意思就是,最善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于人们都不喜欢的卑下污浊之地,因此水的品德最接近于道。

  这句话的重点就是,‘故几于道’!也就是说,水是最接近大道的存在!

  所以,大佬靠观水悟道!

  那水的特性还有哪些咩?

  《道德经》曾这样描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重点是‘善下之’,也就是处柔守雌,正所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是也!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通篇《道德经》关于水的论述,总结起来就俩字-‘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修道的难处也就在这里,若是像习练内功那样,过于刻意引导内气运行,这就是‘争’,这就远离了大道,这就落了下乘。

  就算资质好到爆,将来入了先天,也很难将内力转化为法力。

  所以,为了将来能和大道处于同一个频率,产生共振。从这修道第一天起,就得‘不争’。

  具体来说,就是不能刻意引导,只能温养丹田之气,待丹田之气充盈之后,再于‘恍兮惚兮’之中,‘有无’之间,令其沿任督二脉运行,打通小周天(丹道称为运转河车),步入先天之境。

  这里重点就是这个‘恍兮惚兮’之中,‘有无’之间,这尼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靠自己体悟。

  至于这丹田之气,温养到什么程度算充盈咩?

  这个倒是有具体标准可以参照,那就是‘一阳初动’之时。

  神马意思呢?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