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章 脑洞大如天_重回80当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补偿器,然后与手机本身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联控,进行闭环反馈补偿控制,甚至靠图形软件计算补偿。

  但是在70年代,斯坦迪康还没有任何软件补偿,都是些巨大的纯机械补偿设备、加上简单的芯片和控制电路。因为这东西1973年才在好莱坞的实验室里测试出来,75年左右刚刚在好莱坞试商用。

  一开始都是车载的大型设备,77年好莱坞才出现了第一套背心式的,也就是可以由摄影师穿在身上。

  历史上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整个80年代都没有进入中国,一直到92年进一步开放后,才有进口。

  国人想体验“中国人首次用斯坦迪康拍野外运动机位”的效果,可以回去看94版《三国演义》。第30集“舌战群儒”中,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那些“从赵云视角往后看、看着曹军战将纷纷从两侧往后落马”的镜头,就算当时斯坦迪康应用的最高技术写照了。

  马风并不是很懂行,他跟沪江制片厂的徐凌厮混了那么久,都没听说过“斯坦迪康”这个名词,如今听顾常卫说,美国那边都才出现了两年,顿时心疼起自己的钱包来。

  “这东西……应该很贵吧?”他都不敢大声问。

  “刚出来的新东西,肯定贵了。听说好莱坞那边精度最高的款式,至少十几万美金一台。”顾常卫倒也敢开口,毕竟他只是当摆摆龙门阵,扯扯西洋镜,并不觉得有人会打算买。

  “嘶……”马风倒抽了一口凉气,连忙歇了念头。

  十几万美金,新技术刚诞生的时候,要价还真是黑呐。这点钱,都够顾哥再引进两部曰本片在内地的版权了吧,居然只拿去买一件给摄影师防抖的辅助设备?

  咱还是宁可继续固定机位拍摄吧,不追求机位的野战跟拍了……

  然而,就在当事人都歇了念头的时候,本来置身事外的顾骜却开口了:

  “这种东西,其实也能国产化吧?芯片和控制电路应该没什么难度,关键是惯性传感器,或者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有响应反馈速度问题。精度越高、反馈计算越快,防抖效果就越好。”

  顾骜后世作为码农,跟智能手机软件打交道不要太多,这里面的原理自然是触类旁通。

  “传感器啊……好像很高端的样子。美国人能卖那么贵,是不是因为这种传感器只有他们才能造?”马风不懂技术,只能虚心捧哏。

  顾骜内心盘点了一下,自言自语地分析:“也不是,所谓的加速度传感器,核心只是陀螺仪,不追求精度的话,国内能生产的多了去了——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海军导弹研究所的。

  反舰导弹要用到的惯导误差消除器,对陀螺仪的精度要求最高。就不知道我们目前反舰导弹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